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聚力运营好 农村运输服务更惠民

2016-12-19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老乡奔小康,基础在交通。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四好农村路”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当地特点和优势,在建好、管好、护好的基础上,聚力运营好,切实推动农村运输服务工作,为广大农民致富奔小康注入了强大动力。
  >
  湖北:政府扶持市场主导  融合发展
  湖北省委省政府连续11年将农村公路建设纳入“十件实事”,2015年,把村村通客车确定为“万名干部进万村惠万民”活动主题,列为“一号民生工程”。全省1万多个工作队,10多万名干部下到全省25989个行政村,在资金上倾斜,在技术上指导,在督办上跟进。坚持政府扶持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因地制宜制定方案,整合各类资金79.5亿元,完善三级农村客运网络,农民兄弟“出家门、上车门、进城门”的梦想变成现实。
  湖北省以交邮共建为突破口,与商务、供销等八家单位签署了《农村物流发展战略合作协议》。以试点示范为切入点,将十堰、秭归等市县作为省级农村物流试点,探索推进“一点多能、一网多用、循环流通”的融合发展新模式。以“互联网 ”农村物流为着力点,推动传统农村物流转型升级,服务农村电商发展。农村交通 生态旅游、 特色产业、 电商快递,成就了全面建成小康的快速路。如今,深山里的山茶油成了超市里的“高档货”,老乡们的土特产成了城里的“抢手货”,城里的“稀罕物”也成了乡下的“平常货”。
  >
  江苏:打造“蜂窝状”城乡客运网络
  针对江苏地处平原、人口密度大、行政村密集、城镇化程度高、城市群特征明显、地区差异较大的省情特点,江苏省提出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模型是由若干个“哑铃型”组成的“蜂窝状”网络结构。所谓“哑铃型”就是,城市客运和镇村客运作为两端,以公交运营模式为主,解决基本公共服务;县乡客运作为中间,以经过公交化改造的班线运营模式为主,市场化运作;城市、县乡、镇村三级客运无缝衔接,形成“哑铃型”的城乡客运基本单元。通过若干个“哑铃”有机组合,最终形成“蜂窝状”的城乡客运一体化网络。
  2013年,江苏省在全国率先实现了行政村(岛屿村除外)100%通客运班车。截至目前,全省已有675个乡镇开通镇村公交,开通率达到62%,其中南京、无锡、常州、苏州、镇江等设区市率先实现镇村公交全覆盖。全省超过一半以上的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坐公交车成为现实,只需一次换乘即可抵达县城。在农村客运发展模式上,江苏省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县(市)探索形成“全域公交”和“区域公交”发展模式。
  江苏省农村物流发展按照“1个县级中心基地加2个乡镇配套基地”的思路,“十二五”期间全省共布局农村物流县级中心80个、乡镇物流农村物流配送站160个,基本形成了以县级农村物流站为核心、以乡镇农村物流配送站为支撑、与设区市物流中心相对接的农村物流站点体系。另外,通过以奖代补形式,建成了150个农村交通物流示范点。2015年江苏乡镇快递网点覆盖率在全国率先达到100%;积极推广货运班线、客运班车代运邮件等农村物流组织模式;部分农村地区还联合京东商城开展了“京东进农村”行动。
  >
  黑龙江牡丹江:交邮合作 探索城乡一体化
  自2015年底开始,牡丹江市通过开展交通邮政合作,在市、县、乡、村四个层面打造便捷高效农村物流网络新模式。在市县层面,按照集约集中、无缝衔接的思路建设交邮合作枢纽;在乡镇层面,按照盘活存量、优化增量的思路,整合闲置场站、局所资源,打造物流节点;在村里,整合社会资源,建设交邮合作综合服务站,填补末端服务空白点。
  本着“试点先行、有序推进”的原则,以穆棱市为试点,确立了“政府引导、企业合作、互利共赢、资源共享”的思路,以邮政和运输企业联合村邮站个体经营者为运营主体,进行实践探索。依托客运班车搭载邮件,打通邮路梗阻;整合乡镇客运站和邮政局所的闲置资源,实现场站资源共享;整合村邮站和农村客车停靠站,打造“两站合一”的村级服务点。经过一个阶段的试点运营,摸索出“两个统一(外观标识、设备设施)、三种模式(乡镇客运站入驻邮政局所、乡镇邮政台席入驻客运站、新建乡镇客运站预留邮政服务功能区)、三类标准(基础站、功能站、标准站)”等一系列交邮合作经验。截至目前,全市4区6县(市)累计实现合作线路42条、合作站点73个。
  交邮合作是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有效抓手,拓宽了农村交通与邮政的服务内容。实现了5个“不出村”:“寄递服务不出村”,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了包裹邮寄、快递服务;“购物不出村”,农民像城里人一样在电商平台上网购;“销售不出村”,农民在家就可以把农副产品远销全国;“便民服务不出村”,缴费和购票不用再奔波几十公里甚至上百公里;“金融服务不出村”,可24小时办理小额存取款、跨行转账、刷卡缴费、邮政汇款等业务。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