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900个日日夜夜“西天取金”记

2014-03-13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忆与马车运输队在一起共同奋战的岁月
         时间过去了37年,回想往事,与早期诞生的一支特殊的农民工--马车运输队在一起奋战两年半"西天取金"的岁月在我人生的旅途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至今历历在目。
  1974年10月,县交通局运输管理站的领导找我谈话,要我到大同市交通局运输管理处担任阳高县各村在大同市搞副业跑运输的马车队领队,职责是为农服务、联糸业务、遵纪守法、安全运输。
  经历过"四清"运动,又饱尝"文革"苦果的我,特别是在那动不动就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一听这份风险很大的任务,实在不大情愿。
  老站长摸准了我的思想,说:"大胆干,要割'尾巴'先割我的。"老站长的话,给我吃了定心丸。共产党员在革命最需要的时候,就应当挺身而出,不能前怕狼后怕虎,豁出去了,说干就干。第二天就出发,带着铺盖行李、带着锅碗瓢盆、带着口粮(28斤 9斤),老伴担心我28斤供应粮不够吃,又从自己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口里每人每天抠出一两粮,我享受了特殊待遇,每月的口粮达到37斤,解除了后顾之忧,带着领导和家人的嘱托,满怀信心地离家走马上任。
  当年租借的10多平方米办公室既是卧室又是伙房,自带粮食自己做,土豆丝就锅贴饼,冬天酸白菜打拿糕,津津有味。相当于今日的快餐,十分便捷。
  当年的天空晴一阵、阴一阵。1975年初春,邓小平同志复出后,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不顾个人安危,大抓各条战线的"整顿",意在发展生产,把国民经济搞上去。
  教育局长出身、慧眼独具的老站长不失时机地紧紧抓住"整顿"带来的发展机遇,率领全站员工深入全县的社社村村,发动农民进城搞马车运输,增加集体收入。
  再也经不起折腾的广大农民烦运动、盼安定、盼发展,总算盼来了祖国的春天。
  村官们对此很感动,他们说"打着灯笼也找不到的好事,如今送上门来了,实在和咱农民想到一起了。"他们说干就干,有的村支部书记亲自带马车队上阵,挑选好车把式,备足粮草奔赴大同。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5年全县赴大同的马车达400多辆,当年收入达200多万元。特别是我十年前工作过的朱家窑头公社,人们得知原公社武装部长改行当了马车队领队,50多辆马车纷纷奔赴大同,当年收入达30多万元,相当于村里60万个劳动日(当时一个劳动日五角)创造的价值。相邻的王官屯、张官屯、狮子屯、下深井等公社得知窑头人尝到了马车跑运输的甜头,也积极行动,四个公社马车增加到100多辆,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益。
  那时,大同市各建设工地最紧缺的是运力,很多建筑材料运不过来,急盼运力的到来。浩浩荡荡的千军万马象及时雨般的从天而降,大大地缓解了各建设单位的燃眉之急。马车队对国家的经济建设作出了贡献,同时也大大地增加了集体收入。
  "整顿"的号角,解放了生产力。车倌们扬鞭催马走得欢,多拉快跑干得欢。
  秋季是农村的黄金季节,也是各建设工地的黄金季节,一上冻就不能干了。在这关键时刻,各村以国家建设为重,马车队坚持留下来,继续为他们服务。各建设单位称马车队是守得住、靠得住的运输队。他们很受感动,对不走的马车队在业务上、运价上给予优惠。
  在那崇尚政治挂帅的年月,社官和村官们还是小小翼翼地冲破束缚人们思想的紧箍咒,对付出辛勤劳动、创收绩佳的车倌们给予"经济刺激",实行"两个半、一个二",即给每个车倌每天增加半斤粮,每天奖励半个工(那时农村一个工值五角钱),每天补助两角钱,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工的积极性,这在当年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农民们说:"这样的奖励很实惠,给咱加了油、鼓了劲。"
  那时,我每天骑着自行车去各建设工地和单位联系运输业务。有一次,我连夜骑自行车把联系到的一宗要求紧急运输的大业务,通知各马车队,路上不慎摔伤了腿,我以车为杖,一拐一拐地到达了马车店,布置了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100多辆马车倾巢出动,10天时间赚了5万多元,建设单位称马车队真是好样的。
  晚上我也常常到马车店了解情况,并时时强调安全运输。在马车店的热炕头上,和车倌们共谋发财大计。车倌们劳动一天很辛苦,收工回来还要铡饲草、饮牲畜、喂牲口,我有时也帮一把。
  我的工作得到了农民工的认可,村官们有时把绿豆、金针(黄花)、麻油、水果、黄米等土特产拿来意思意思,都被我一一谢绝。生就的骨头,长就的肉,共产党人一身正气,就是不侵占老百姓的一点便宜。
  队长影儿正,车倌们照着行。那时各村的马车队为工地上拉运、装卸建材、小钢筋、木板、水泥、砖头等样样都有,随手可得,车倌们就是不拿国家的一针一线,各工地的负责人都伸出了大拇指称马车队是信得过、靠得住的人。
  在那特别的年代里,诞生的这支特殊的农民工--马车运输队,开创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道路运输先例。我在其中的900个日日夜夜,令我终生难以忘怀,老一代农民工运输人吃苦耐劳和诚信待人的品质仍是我们今天道路运输从业人员值得继承和发扬光大的!
  (作者单位:阳高县运管所 )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