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全面深化运输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奋勇推进新时代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2018-10-31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改善体验强服务,满足了社会公众新期待。直面人民群众反映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从细微入手、点滴做起,实化举措,为建设人民满意交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是春运服务满意度持续提升。自2014年,会同多部门连续五年组织开展了春运情满旅途活动,凝聚各方面力量,不断创新春运组织和服务模式,着力打造便捷春运、温馨春运、平安春运、诚信春运,让春运旅途更具人情味、更有温度感。2018年春运期间,共完成旅客运输29.7亿人次,铁路、民航运送旅客占比持续扩大;互联网渠道购买火车票、汽车票、飞机票比例分别达到79%、63%和95%,旅客购票更加快捷;76%的旅客能够在1小时之内抵离交通枢纽场站,组织衔接更加顺畅。2018年第三方春运大数据调查显示,人民群众对春运服务的满意度为74.8%,比2016年提高了约5个百分点。

  二是物流服务体验持续改善。围绕破解城市配送通行难、停靠难、装卸难“三难”问题,会同多部门加强和改进城市配送管理工作,优化城市配送运输与车辆通行管理政策,颁布实施了《城市物流配送汽车选型技术要求》国家标准。组织开展了22个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建设,加快推广应用新能源配送车辆,创新共同配送、夜间配送等组织模式,完善“最先和最后一公里”物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高时效、高品质物流服务需求。研究制定道路冷链运输服务规则、冷藏保温车辆技术要求等技术标准,冷链物流服务品质进一步提升。

  三是维修与驾培服务模式持续优化。大力推进全国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建设,截至2018年7月,已覆盖23个省(区、市)的308个地市,为3975万辆汽车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加快推进汽车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对未在规定期限内整改到位的企业进行通报约谈并督促整改。着力推进机动车驾驶培训制度改革,全面推广“计时培训、计时收费,先培训后付费”驾驶培训服务新模式。2017年,全国推行驾驶培训服务新模式的培训机构达1.4万家,占驾驶员培训机构总数的84.5%。

  聚焦痛点优环境,营造了改革发展良好氛围。深入分析影响行业安全稳定发展的“症结”,主动回应政策诉求,持续创新管理方式,运输服务市场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一是“放管服”改革实现新突破。先后取消了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审批、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等2项行政审批事项和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维修技术人员从业资格证认定核发等2项地方实施的审批事项,以及汽车客运行包装卸工、货运理货员等8项职业资格类证照。优化了毗邻市、县道路客运班线经营的审批程序,简化了跨省客运班线延续经营的审批程序。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有力规范了执法行为,增强了对市场主体的威慑力。实施“互联网 政务服务”,对道路运输业务流程进行了整合与再造,不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

  二是运输传统业态释放新活力。印发实施《关于深化改革加快推进道路客运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优化道路客运资源配置方式,推动道路客运与其他运输方式有机衔接和差异化发展,道路客运企业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市场活力进一步激发。京津冀、华东六省一市等地,通过与道路运输经营者签订省际道路客运协议,简化省际客运班线许可程序,为道路客运企业转型升级创造条件。经国务院同意,印发实施《促进道路货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行动计划》,为行业稳定发展、转型升级创造环境。近年来,传统道路货运企业顺应形势要求,通过股权参与、契约联合等形式,实施联盟化、抱团式发展,加速整合物流资源,与生产制造、电子商务等协同融合,呈现出新的发展活力。

  三是安全生产管理迈上新台阶。自2012年以来,先后实施道路客运平安年、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从提高营运驾驶员安全素质、规范企业安全管理、提高车辆安全性能、强化客运站安全管理、加强车辆动态监管等多方面入手,推动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季度分析例会制度,全面启动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三年工作计划,安全生产形势稳中向好。2017年,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及以上的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事故起数、造成的死亡人数,较2012年分别下降43.2%和44.2%;发生一次死亡10人及以上的重特大道路运输安全生产事故起数,较2012年下降50%。

  创新发展增动能,促进了新业态新模式竞相迸发。主动拥抱移动互联网,把握业态多元化、产业融合化、要素成果分享化的发展特征,推动运输服务与互联网深度融合。

  一是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快速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制定出台了世界首部在国家层面承认网约车合法性的部门规章,为全球网约车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初步形成了覆盖巡游车、网约车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交通运输新业态监管工作新格局。截至2018年7月,已有80多家网约车平台公司获得经营许可,共发放网约车驾驶员证36万多本、车辆运输证22万多本,网约车发展逐步规范。

  二是道路定制客运服务有序发展。截至2018年7月,北京、江苏、浙江、湖北、云南等10余个省份制定实施了鼓励道路客运定制服务规范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15个省开展了道路客运定制服务。积极推进差异化定制客运服务模式,以7~19座车型为主,引导企业重点对接机场、高铁站、景区、校园等重要客流集散点,为人民群众提供了个性化、高品质的运输服务出行选择。“巴士管家”“巴巴快巴”“皖美出行”“如约巴士”等一批定制客运出行平台快速发展,“按需定制、一键购票、便捷换乘”的出行服务产品,进一步提升了旅客出行体验。

  三是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迅猛发展。联合多部门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规范企业运营服务,保障用户资金和网络信息安全,努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各地积极出台落地实施方案和配套管理政策,北京、天津等37个城市正式出台了实施意见和相关配套管理政策。截止2018年7月,共有77家企业先后进入共享单车市场,累计投放车辆3090万辆,注册用户近6.5亿,日最高使用量达到7000万人次。

  四是分时租赁汽车新业态稳步发展。制定实施促进小微型客车租赁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明确了分时租赁汽车发展定位,推广应用“电子围栏”技术,引导用户有序停车;鼓励探索通过优惠城市路内停车费等措施,推动租赁车辆在依法划设的城市路内停车泊位停放。截至2018年7月,全国共有分时租赁企业300余家,分时租赁经营车辆总数约10万辆,其中90%以上为新能源车辆。

  五是互联网物流服务平台创新发展。主动顺应“互联网 ”发展新趋势,准确把握物流产业链条长、货运服务领域广、数据资源丰富、信息匹配需求旺盛等优势特点,推动物流服务与互联网融合发展,培育了一批线上线下结合紧、资源整合能力强、车货匹配效率高、服务产品多元化的互联网物流平台服务商。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了货物运输与金融保险、仓储租赁、汽车销售、汽车维修、能源服务等领域的深度融合,逐步打通了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等各种运输方式间的信息“孤岛”和市场“壁垒”,构建起了链接上下游、关联前后向、延伸左右端的物流服务生态圈,形成了物流服务供给新模式。

  运输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实践生动、内容丰富,创造的经验弥足珍贵:一是全面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运输服务的获得感。交通运输是与广大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重要民生领域。必须始终秉持一切服务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工作理念,把人民群众满不满意、认不认可作为衡量运输服务工作的唯一标准,切实解决人民群众的关心关切,努力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好地共享运输服务改革发展成果。二是紧紧抓住主要矛盾,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深刻变化。必须紧紧抓住主要矛盾,直面困难挑战,深入分析解决运输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三是坚决服从服务国家战略,持续抓好重大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先导性和服务性行业。必须服务服从发展大局,把握历史机遇,主动担当作为,推动运输服务与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入融合,在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更好发挥先行作用。四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持续增强行业发展内生动力。交通运输行业是创新要素集聚、市场化程度高、集成应用创新活跃的领域。必须落实创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科技创新实力,着力培育新优势,厚植发展新动能,为新旧动能接续转换、推动运输服务向质量效率型转变提供内生动力。五是牢牢坚守红线底线,持续推进行业安全稳定发展。交通运输发展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经济社会稳定大局。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牢固树立底线红线意识,全面加强安全管控,努力化解各种风险矛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好行业稳定发展大局。

  ◇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新起点上推进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40年峥嵘岁月,40载改革华章,激励我们驰而不息、戮力前行,鼓舞我们坚持不懈、奋发有为。在新时代新起点,我们将紧紧围绕交通强国建设总目标,进一步深化运输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凝聚全行业力量,奋力谱写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持之以恒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加快形成运输服务供给新模式。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运输结构调整,推动公路运输更多向铁路、水运转移,为提高综合运输效率、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打赢蓝天保卫战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实施铁路运能提升行动。加快铁路基础设施建设和运力装备投入,提高铁路服务水平和配套能力,深化铁路运输市场化改革,创新优化铁路运输组织模式,不断提升铁路市场竞争能力。二是实施水运系统升级行动。完善内河水运网络,大力推进集疏港铁路建设,规范港口经营服务性收费,加大柴油货车煤炭集港运输管控力度,大力发展江海直达、江海联运、铁水联运等多式联运服务。三是实施公路货运治理行动。深化公路货运车辆超限超载治理,健全货运车辆非法改装联合监管工作机制,大力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推动道路货运行业集约高效发展。四是实施多式联运提速行动。加快多式联运枢纽建设和装备升级,大力发展集装箱铁水联运,深入实施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不断创新运输组织模式。五是实施城市绿色配送行动。引导区域中心城市、特大城市群统筹规划建设绿色低碳货运配送网络,加大新能源城市配送车辆推广应用力度,推进城市生产生活物资公铁联运。六是实施信息资源整合行动。推动建设多式联运公共信息平台,促进不同运输方式、供应链上下游数据信息共享交换,加强多部门间信息开放与共享,提升公共信息服务水平。

  持之以恒完善客运服务网络,加快打造旅客出行供给新格局。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理念,顺应客运服务均等化、便捷化、多样化要求,着力打造多层次、网络化、智能化、立体式客运服务网络,更好满足社会公众美好出行新期待。一是打造多层次的旅客出行服务系统。加快构建国际便捷出行、区际城际快速出行、城市高效出行、城乡客运一体化出行的服务系统。调整旅客运输供给结构,促进中长距离出行主要由铁路、民航承担,中短距离由道路客运承担。二是打造网络化的城市群捷运服务系统。推进都市圈、主要城市群构建以城际轨道交通为主骨架的快速通勤系统,建成一批集多种对外交通方式和城市交通一体化布局的综合客运枢纽。三是打造低碳化的城市公交服务系统。充分发挥城市公共交通在城市发展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公交都市创建工作,深化城市轨道交通运营治理能力建设,大力发展低碳、高效、大容量的公共交通系统,打造慢行交通系统,为人民群众绿色出行提供支撑。四是打造无缝化的旅客联运服务系统。努力提升旅客联程运输服务品质,推进综合客运枢纽规划建设一体化、票务服务一体化、行李服务便利化、信息资源开放共享等工作。五是打造一体化的城乡客运服务系统。加快推进建制村通客车,积极构建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发挥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带动作用,提升“四好农村路”运输服务水平。

  持之以恒推动货运转型升级,加快拓展货运物流供给新空间。深化“放管服”改革,不断优化货运物流发展环境,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充分激发市场活力,加快货运转型升级步伐,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一是切实改善货运市场营商环境。完善取消4.5吨及以下普货车辆运输经营许可证、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的配套举措,落实取消外商投资道路运输业立项审批、道路货运站场经营许可证等改革制度。推进货车综合性能检测、安全性能检测、尾气检测“三检合一”。二是切实改善货运车辆通行环境。向社会公布全国统一的货车非法改装和超限超载处罚等清单,持续开展公路治超执法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对各地执法投诉举报答复满意率的监督考核。三是切实改善货运企业创新环境。支持龙头骨干运输企业集约高效发展,鼓励创新甩挂运输、挂车共享、大车队等先进组织模式,加快推进货运车型标准化。四是切实改善货车司机从业环境。推进建设“司机之家”,改善货车司机工作和生存条件,不断提高货车司机社会保障,大力发展货车司机职业教育。五是切实改善货运发展管理环境。开展平板半挂车等老旧落后车型的专项治理,淘汰低水平落后运能。加强对“互联网 ”车货匹配平台经营监管,依法查处损害货车司机、损害客户合法权益的不正当经营行为。

  持之以恒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加快培育运输市场供给新活力。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鼓励支持新旧业态融合发展、新旧动能接续转换,实现运输服务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一是着力推进网络预约出租车规范发展。在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机制框架下,形成多部门工作合力,推进网约车规范化可持续发展。加快出租汽车行业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打击非法营运长效机制,切实保护公众消费者合法权益。二是着力推进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可持续发展。督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加强用户资金管理,鼓励运营企业采用免押金方式提供租赁服务。指导各地建立科学合理的车辆投放机制,并加快推进自行车交通系统和停车位建设。三是着力推进小微型客车租赁业健康发展。联合公安部门等部门,建立完善小微型客车租赁法律法规体系,明确对汽车租赁实施行业管理的法律地位,建立全国统一的行业基本管理制度,积极营造良好市场环境。四是着力推进定制客运出行服务有序发展。深化道路客运行业管理改革,建立健全定制服务在市场准入、运营监管、诚信考核等方面的管理制度,积极探索线路停靠点备案管理、灵活发班、灵活投放运力等“放管服”改革措施,鼓励定制客运等新业态创新发展。五是着力推进国际运输便利化发展。深入国家道路运输管理改革,加快国际便利化公约的研究和加入,全面拓展国际运输合作区域和范围,为运输企业“走出去”创造更多更好条件。

  持之以恒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快营造深化供给侧改革新环境。围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进一步转职能、转作风、强基础、强监管,不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营造风清气正的运输服务改革发展环境。一是夯实法规制度基础。形成了以《综合运输促进法》为龙头,《道路运输条例》《城市公共交通管理条例》为重点,若干部门规章为补充的运输服务法规制度体系。二是坚守安全发展底线。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权责清单、问题隐患清单和整治责任清单,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标准化;不断提高主动安全能力,研究推广自动驾驶等新技术。三是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实施“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健全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研究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监管方式,切实加强和改进事中事后监管。四是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稳步推进运输管理机构改革,持续提升运输服务管理干部专业素养和专业能力,强化基层队伍和执法能力建设,加快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运行顺畅的道路运输管理体制。五是培育阳光政务环境。践行“一网、一门、一次”的政务服务改革理念,深化道路运政系统综合应用,持续提升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服务效率和水平。加强政务信息公开,做好运输服务政策解读,及时回应人民关切,让人民群众更认同更满意。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运输服务行业必将以更坚定的步伐、更自觉的行动,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决不辜负党中央的重托,不辜负人民的期待,不辜负时代的责任!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