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全面深化运输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奋勇推进新时代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

2018-10-31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运输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就令人鼓舞,经验弥足珍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交通运输系统以全面深化改革为统领,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砥砺奋进,务实创新,推动运输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明显成效。

  站位全局谋战略,明晰了综合运输服务发展路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经济环境,从提升中国经济竞争力角度出发,站位大交通,着眼大服务,把握大逻辑,系统谋划布局,实施五大战略。

  一是大力实施货物多式联运发展战略。主动对标国际先进水平,把握行业改革发展规律,以推动产业链延伸、供应链优化、价值链提升为导向,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深度融合为切入点,着力构建国家多式联运系统。经国务院同意,印发实施《关于进一步鼓励开展多式联运工作的通知》,推动多式联运发展步入快车道。多式联运服务网络日益完善,通道布局基本覆盖国家骨干联运枢纽节点,线路布局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等国家重大战略布局紧密契合。截至2018年7月,两批46个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共开通线路250条,完成集装箱多式联运量超200万TEU。

  二是稳步实施旅客联程运输发展战略。主动适应高品质、一体化出行需求,推进不同运输方式间零距离换乘、无缝化衔接。印发实施《关于加快推进旅客联程运输发展的指导意见》,围绕服务设施优化、信息资源共享、市场主体培育、服务品质提升、法规标准制定等重点任务,进行了系统安排。力争用3到5年时间,基本建立起规范有序、高效衔接的旅客联程运输市场体系,推动实现旅客运输“主动脉”与“多节点”无缝衔接,“大通道”与“微循环”便捷换乘,“天与地”“上与下”协同运行。空铁联运、空巴联运等运输组织形式,以及“地空畅运”一体化客运服务产品、“高铁无轨站”服务模式不断涌现,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客运协同衔接更加顺畅。

  三是全面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适应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要求,把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作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转变城市交通发展方式、提高政府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的战略选择。国务院印发实施《关于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指导意见》,明晰了发展定位和总体思路。颁布《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客运管理规定》,印发《城市公共交通“十三五”发展纲要》。城市公共交通服务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城市轨道、快速公交、社区公交、定制公交、微循环公交持续发展。组织87个城市开展了国家公交都市创建工作,形成了多点播种、次第开花的生动局面。截至2017年底,全国拥有公共汽电车65.12万辆,较2012年增加23.3%;共有34个城市开通运营155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运营里程达4642公里、完成客运量184.3亿人次,较2012年分别增长78.9%、124.6%和125.6%。

  四是深入实施国际运输便利化发展战略。聚焦“一带一路”建设布局,推动国际运输从周边沿线向全面互通转变、从双边合作向通道走廊建设转变。印发实施《关于贯彻落实“一带一路”倡议 加快推进国际道路运输便利化的意见》。充分依托国家便利运输委员会,与25个单位建立常态化联系机制,形成了工作合力。截至目前,与11个周边国家和10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国际道路运输合作,共签署13个双边、5个多边国际道路运输协定,建立了18个双、多边事务级会谈机制。2017年,国际道路运输完成客运量800万人次、货运量达5353万吨,货运量较2012年增长了58.7%;中欧班列累计开行突破6000列,通达13个国家36个城市,形成了横贯东中西的3条国际联运大通道。

  五是加快实施运输服务信息化提升战略。把提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作为加快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先手棋”,作为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全面推进十大信息化系统建设,覆盖道路运输服务各个领域,为提升行政效率、规范权力运行、强化服务能力提供重要保障。全国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已基本实现互联互通,系统建设标准化、管理运行规范化、业务协同一体化、综合应用多样化、服务公众便捷化进程加快,为“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提供了基础支撑。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系统建设成效显著,实现了对70万辆“两客一危”车辆的全方位动态监管。12328交通运输行业服务监督“一号通”全面建成,网络覆盖31个省(区、市)、33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

  多策并举降成本,支撑了现代物流业发展。聚焦影响物流业发展的突出矛盾,创新运输组织模式,培育物流新模式,有力支撑了实体经济健康发展。2016年以来,运输服务领域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累计降低物流成本约600亿元。

  一是甩挂运输发展成果丰硕。从车辆购置税中列支专项补助资金,全面推广公路甩挂运输组织模式。2012年以来,联合开展了四批共209个公路甩挂运输试点项目,发布了三批共144种公路甩挂运输推荐车型,初步形成了东中西均衡发展、各批次持续推进的发展局面。甩挂运输试点企业货运车辆平均里程利用率超过80%,单位运输周转量能耗与传统运输模式相比,下降了15%~20%。破除了制约挂车二级维护、综合性能检测、交强险、报废年限等制度性障碍,逐步形成了适应甩挂运输规模化发展、网络化扩张的制度体系。培育壮大了一批有规模、懂经营、善管理、敢创新的甩挂龙头骨干企业,市场带动作用和示范效应明显。

  二是无车承运人试点进展顺利。实施“互联网 ”高效物流行动,组织开展无车承运人试点工作,在全国筛选确定了229家试点企业先行先试。经过近两年的实践探索,无车承运人理念和模式快速推广,试点企业积极利用大数据、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整合集成社会闲散运力,推动实现线上资源合理配置、线下物流高效运行,不断提升车辆运行效率,降低运输交易成本。监测结果显示,无车承运试点企业平均整合运力超过2800辆,车月行驶里程达1.2万公里,比传统货运模式提高近50%,平均等货时间由2到3天缩短至8小时左右,司机月收入增加30%~40%,较传统货运降低交易成本6%~8%。

  三是车辆管理制度改革成效明显。大力推进道路货运车辆安全技术检验和综合性能检测合并改革,明确检验检测结果互认,统一检验检测标准和周期,强调不得要求企业重复进行检验检测和重复收费,推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企业发展松绑减负。据测算,“两检合并”实施后,全国检测业务量同比下降20%,每年可为货运行业节约成本近100亿元。取消营运车辆强制二级维护上线检测制度,每年为运输企业节约成本约80亿元。改革危险货物道路运输管理制度,对7种低危气体实施豁免管理,每年为企业节约成本约140亿元。

  打通堵点补短板,推动了发展成果惠普共享。紧盯运输服务薄弱环节,补短板、疏堵点、强弱项,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良好基础。

  一是建制村通客车稳步推进。连续四年将建制村通客车作为交通运输更贴近民生实事,不断加大农村客运扶持力度,提升城乡客运服务的通达深度和覆盖广度。截至2017年底,建制村通客车率达95.85%,较2012年增长4个百分点,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节点、建制村为网点,遍布农村、连接城乡、纵横交错的农村公路客运网络初步形成,城乡公交、班线客运、区域经营、预约响应式等农村客运发展模式,与地区出行需求、通行条件、财政保障更相适应。

  二是农村物流服务体系初步形成。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体系初具雏形,运营模式不断创新,城乡物资双向流通更为顺畅。截至目前,我国县乡两级农村物流节点覆盖率已达70%,村级物流节点覆盖率较2012年提高了10%左右。农村电商快递物流快速布局,交通、邮政、商务等物流服务进一步融合,资源整合利用步伐加快。各地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实现了农村客运站、农村物流站、农村公路养护站的多站融合和资源共享,并结合农村电子商务、“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等网络建设,同步扩展物流服务功能,延伸网络触角,物流服务广度和深度明显提高。

  三是城乡运输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因地制宜推进城市运输服务向农村延伸,城乡交通运输公共服务一体化水平有效提升。2017年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涌现出舒城、昌宁全域公交、平定“互联网 供销社”、大荔农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等典型发展模式。截至目前,全国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发展水平达到3A级以上的县(区、市)比例已超过92%,4A级以上的县(区、市)比例已超过56%。截至2018年7月,已有210个城市实现了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共发行互联互通卡1700万张,让城乡居民出行更加便捷。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