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加快城市交通智慧化更好服务市民出行

2018-07-20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消费理念、消费方式、消费内容、消费层次不断升级,人们出行结构、出行需求和出行方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适应消费升级,满足消费需求,要有一个新的认识。

  ◇智慧交通应用为城市交通发展带来新的契机

  近两年来,“互联网 ”在交通领域的应用蓬勃发展,为优化出行服务,改善出行体验,注入了新动能。

  服务形态日益多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潮中,受资本驱动、市场需求等多种因素影响,适应和满足公众个性化高品质出行需求服务模式蓬勃发展。网约车、共享单车、共享汽车以及定制公交等出行服务新业态不断出现。目前,全国共有70多家平台公司从事网约车服务,覆盖了98%以上的市场份额。先后有80余家共享单车企业投入运营,服务用户超过10亿人次,超过55个公交创建城市推出了定制公交的改革,分时租赁等新型服务模式得到了快速发展,进一步丰富出行服务市场,为公众出行带来更多的便利。

  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撑。互联网技术的快速普及应用,较好地消除了信息不对称,提高服务对接效率,提升服务精准度。在公交方面,智慧技术与城市交通的深入融合,智能公交电子站台和公交服务APP,为城市提供更加精准的信息服务,有效改善了出行体验。目前每天有2.5亿人次乘坐公交出行。传统的OD调查,在目前大数据时代已经失去意义。据不完全统计,随着大数据技术的普及,很多企业掌握了公交、共享单车、分时租赁等数据,这些数据为交通出行调查提供了精准重要的数据参考,颠覆了传统的出行调查模式,为实施城市交通结构优化、项目调整以及不同模式的供应,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出租车汽车方面,打车软件推动了巡游出租车的转型升级。过去说传统出租车有经营权、份子钱、价格、运价问题等等,随着网约车进入,为传统出租车转型升级带来了最佳的历史窗口,为更好地构建企业价值、打造合理分配的经营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为城市交通综合治理提供新路径。随着移动互联网、北斗定位系统、车联网、交通物联网等发展,城市交通调度的人、车、路信息能够实时传达。数据来源丰富,能够抓取海量动态精准实时交通大数据,在日益成熟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平台技术支持下,通过大数据的采集、运输、存储、挖掘和分析等,有望实现城市交通的一体化。实现政府监管、企业运营、市民服务的集成和优化。这些技术的推广应用将对推进行业节能减排、提升城市通勤效率和服务城市功能的发挥,以及辅助城市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高度重视城市交通智慧化发展

  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移动互联网发展的决策部署,以科技创新推进城市交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法规、政策、技术、标准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城市交通的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社会公众的美好出行需要。

  加强“互联网 ”便捷交通的顶层设计。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 ”行动的指导意见》,联合有关部门出台《推进“互联网 ”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单独出台了《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三五发展规划》,印发了《智慧交通让出行更便捷行动方案(2017-2020年)》,力求全面推进城市交通智能化发展。

  加快城市公共交通传统业态的智能化发展。一是实施公交电子创建工程,在87个城市实施公交城市的创建工程,加快推进交通引领城市发展的规划模式,组织开展公交智能化示范工程,提高公交运营效率、调度效率和服务效率。二是推进互联网 公共交通服务的发展,推进社区公交、定制公交、夜间公交等多样化服务。三是加快推进交通运输领域非现金支付方式。预计今年年底完成220个城市的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工作,力争2020年基本实现全国城乡互联互通,一卡通互联互通为交通大数据提供大量的决策支撑。为解决支付不兼容问题,还制定了一卡通二维码支付规范。

  积极推进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业态的发展。2016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出租汽车改革顶层设计初步完成。各地按照国家顶层设计加快推进,有效推动传统出租车的转型升级和网约车的健康发展。目前210多个地级以上城市出台了实施细则,共组织完成120多家网约车经营企业对接,34万人取得了网约车驾驶员的资格,17万辆车取得了网约车的运营证。经国务院同意,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等10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全国约240个城市提供共享单车服务,投放车辆数量超过1.3亿多辆,在方便公共出行的同时,给城市治理和社会运行提出新的挑战,传统的方式不管用,新的方式不会用,加上有的地方不想用,平台公司不想依法依规经营,所以带来了很多相关的问题。

  “互联网 ”新业态不是法外之地,继续坚持包容审慎的原则,鼓励新业态的健康发展,自觉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护就业。但也要求所有各方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履行必要的社会责任,守住老百姓出行安全的底线和信息安全。

  密切关注和推动自动驾驶技术发展。交通运输部领导高度重视自动驾驶和车路协同与前瞻性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智慧交通为载体,按照车路协同发展的技术路径,积极推进智能驾驶的发展。今年4月交通运输部会同有关部门,联合出台了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规范,北京、深圳等城市交通主管部门牵头制定了自动驾驶车辆的相关测试规范。前不久在北京召开了中美交通论坛第九次会议,双方一致认为自动驾驶技术将给未来的综合运输系统和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和挑战,所以美方和中方探讨议题的时候,第一项议题就是自动驾驶。相关的技术路径,可能需要共同探讨制定,并将共同推动开发应用。

  ◇持续推动城市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城市交通与群众出行息息相关,以科技创新力量推进城市交通现代化,是新时代交给我们的历史担当,将继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视角,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和更好的发挥政府作用,促进互联网 便捷交通发展。同时,不断运用城市交通的大数据、城市大脑来指导和支撑城市交通的决策。

  更好地发挥智慧交通在绿色出行中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不合理消费,开展创建节约型机关、绿色家庭、绿色学校、绿色社区和绿色出行等行动。交通运输部目前正在加紧研究制定绿色出行的行动计划,在推进绿色出行行动当中重点推动形成绿色的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既要从规划角度引领城市交通的绿色发展,又要从出行的集约化高效化角度提升绿色出行水平,还要求运输工具的低碳高效发展来推动绿色。同时,要求人的出行观念转变,来实现人自觉绿色出行。当然,在发挥科技支撑方面,要加强对绿色出行服务的支撑保障作用,以智能化促进绿色出行行动现代化,适应“互联网 ”新趋势,推动传统业态转型升级,推动出行服务与移动互联网的融合发展,以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绿色出行。

  加快推进城市交通领域智慧化出行。一是打造智慧公交,深入实施公交智能化应用示范工程,加强智能化信息服务、智能化决策支撑,以及相关的支付信息化,来提升大数据的应用水平。二是推动智慧决策。城市交通运行积累了大量的出行信息和视频数据,要加强公众出行规律和客流特征分析,加大对相关数据的挖掘分析和评估应用,推进基于大数据实施城市交通的综合决策、项目优化、供给侧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优化。同时也呼吁出行信息服务提供商加强彼此之间的信息沟通交流互通。有的数据多来自于出租车与公交,有的侧重于网约车、私家车等数据,有的侧重于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数据。仅仅靠某方面的数据不能完全客观地反映城市交通的整体状况,所以要协作起来,一起推动城市大脑健康全面发展。如果数据是片面的,就会导致基于这些数据的结论和决策可能会产生偏差,所以交通行业也会出现一些引起专家误会或者行业不认可的评估结论。希望大家在依靠大数据决策支撑的时候,结合其他数据来弥补自己的短处缺陷,共同提升城市大脑决策的科学化和智能化水平。三是加快智慧信息服务,支持互联网企业和交通运行整合各类出行信息,提升综合出行信息的服务水平,实现全程实时多样化精准化的信息查询发布与反馈。四是开展智慧停车。停车问题是大城市的一个顽疾,一定要充分运用大数据深入研究相关智慧停车问题,杭州、石家庄等很多城市已有先进管理经验。五是加快交通出行引导,推动交通出行信息板、可视化智能引导标识等建设,建设多元化全方位的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出行、城市停车等信息引导系统。包括主流导航系统都接入实时数据,缓解交通拥堵。六是优化智慧交通解决方案。充分利用智慧大数据,以便捷出行为目标。按照用户需求设计和提供一站式出行解决方案,企业不要仅侧重于某一个方面,应该在大的综合城市或区域,提供一个综合的解决方案,既解决干线交通问题,解决停车问题,也解决微循环的问题,解决步行和自行车绿色交通发展的问题,同时解决信息的精准性和服务性问题。

  构建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城市交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传统运输企业和互联网企业各自在城市交通和互联网大数据领域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实现互联网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打造安全高效低碳的信息系统,紧密跟踪各类出行服务和互联网出行新业态的发展,鼓励规范社会资本进入智能交通、公交都市等,做好相关发展政策的制定、标准规范的修订等,加强行业运行监管和服务,保证互联网背景下交通出行的网络和信息安全,总结推广有利的经验和做法,营造智慧出行服务市场的良好环境。

  瞄准未来科技,推动运输服务业的创新融合。积极协调相关力量,加强技术跟踪攻关和实验能力建设,组织开展好社会协同技术、智能驾驶等重大技术方向和技术政策的研究,推动营运车辆与道路交通的协同管理,以技术创新为重点,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有效提高营运车辆主动安全性、组织化程度,提升行业管理部门对营运车辆的监管和服务水平。为此,需要各方市场主体积极参与,共同来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更人性化的出行服务,让老百姓的获得感更强。

  (本文节选自蔡团结副司长在2018世界交通运输大会专家论坛上的讲话,未经本人审阅)

责任编辑:bd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