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核心在全面“六化”

2018-04-16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党的十九大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做出的这一重大判断,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和主要任务,对于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深刻理解新时代运输服务发展的主要矛盾

  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深刻理解新时代运输服务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对推进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平衡”问题在运输服务领域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不同运输方式间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本质上是运输结构的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公路运输在中长距离运输中占比过高。目前我国500公里以上货运量中,公路货运量占到50%,有些地方甚至超过60%。铁路、水路运输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铁路货物周转量在综合运输中占比较低,仅为13%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左右的水平。多式联运量占比不高。目前我国海铁集装箱联运比例仅为2.5%,而发达国家通常为20%左右。

  第二,区域间和城乡间运输服务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本质上是空间结构的不平衡。突出表现在:不同区域间运输服务发展差异较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全国集中连片扶贫地区、老少边穷地区运输服务还比较落后,多样化运输方式辐射范围和受众群体较少,物流成本相对较高。新疆、山西、宁夏等地物流总费用占GDP比率普遍在18%~2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异较大,农村客运和物流服务网络不健全,运输基本公共服务保障不到位。

  第三,运输服务新旧业态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本质上是产业结构的不平衡。突出表现在:一方面运输服务传统业态占比仍然过大,转型升级步伐总体缓慢。目前传统班线客运占道路客运量的70%,在满足旅客个性化、高品质运输服务需求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传统货运物流占道路货运量的90%,在向现代供应链管理、全流程物流服务转型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另一方面新业态呈现快速发展态势,但还没有迈入规范化可持续发展轨道。目前全国获得运输证的网约车数量已达14万辆,共享单车投放量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但快速发展中带来的冲突和问题也日益凸显。

  第四,运输服务国内国际市场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本质上是市场结构的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国内运输市场发展相对充分,而国际运输市场开拓明显不足,主动“走出去”意识不强,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不够,缺乏具有全球运营服务能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在国际道路、多边便利化运输、国际多式联运规则和标准制修订等方面话语权不足。

  第五,政府监管与社会共治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本质上是治理结构的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在长期的行业治理实践中,过分倚重于政府监管,对行业自律、企业主责作用的发挥还不够,尚未形成政府、行业、企业共商共治共建的社会治理格局,特别是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还不够充分,在社会能自主解决的、市场机制能自行调节的、行业组织能自律解决的事项方面,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还远远不够。

  “不充分”问题在运输服务领域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第一,高品质多样化运输服务供给不充分。突出表现在:客运方面,个性化、高品质供给不足,定制巴士、旅游客运、公务包车、通勤客运等服务模式发展滞后,“空铁通”“空巴通”“行李直挂”等联程运输水平不高。货运方面,无缝化、一体化衔接不畅,运输方式间、城市干支间衔接不顺,“最先和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无效环节多、运输周期长,增加了物流成本。据调查,由于各种运输方式衔接不畅,货物中转环节消耗的成本约占全部物流成本的三分之一。

  第二,运输服务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不充分。突出表现在:与现代农业、先进制造、文化旅游、商贸流通等产业融合发展不足。如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不深,旅游线路、旅游直通车、乡村旅游客运、水上旅游产品、飞行旅游产品等供给不足,交通信息与旅游信息互联共享水平低,综合信息服务能力不强;与实体供应链创新融合不足,还不能适应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敏捷化响应、及时化配送的服务需求。

  第三,运输市场主体活力激发不充分。突出表现在:一些地方行政审批效率不高、程序繁琐,“玻璃门”“旋转门”“弹簧门”现象仍然存在;制度性交易成本依然较高,个别地方在办理网约车平台公司、车辆及驾驶员许可时,在当地实施细则之外增加额外要求,阻碍了网约车合规化进程;制度创新不足,“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发展环境尚未完全形成,制约了运输企业创新活力。

  第四,运输服务绿色低碳发展不充分。突出表现在:绿色出行占比相对较低。其主要原因:一方面,随着我国家用轿车的普及,部分城市小汽车出行比例已达30%,超过了东京、伦敦等国外发达城市,分流了一部分公共交通出行人群;另一方面,由于公共交通线路布设不足、服务水平不优等原因,公交出行在居民出行选择中的优先度不高,全国多数城市公交机动化出行分担率不足40%,与发达国家60%以上的分担率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同时,慢行出行系统配套设施不完善、管理不到位,也是影响绿色出行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第五,道路运输安全发展不充分。突出表现在:运输企业对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安全生产设施设备更新缓慢;对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不够,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安全生产监管手段传统、单一,远不适应行业安全发展需要;道路运输安全管理制度,还没有与行政审批、执法监督、诚信考核、奖惩激励、保险费率、退出机制等各环节充分衔接、有效融合,安全管理制度的生命力还未被充分激发出来。

  在分析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因此,推进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准确对标现阶段我国基本国情和实际发展场景,坚决摒弃“土豪式、大干快上式”发展方式,坚持一切从运输服务发展实际出发,既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急功近利,既要尽力而为,也要量力而行,积极引导和稳定社会预期,推进运输服务绿色发展和绿色消费,走节约集约、绿色发展之路。

  ◇全面领会实现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

  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很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就是能够提供更加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运输服务的发展,就是能够较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层次、多样化交通运输需求的发展。

  第一,实现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以泛在智能为特征的信息化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新的发展方向,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信息化已经成为驱动现代化建设的先导力量。从全球趋势看,只有在信息化上占据“制高点”才能赢得主动。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绿色、智能、泛在为特征的群体性技术突破,推动全球信息化进入全面渗透、跨界融合、加速创新、引领发展的新阶段,加快信息化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从动能转化看,只有在信息化上走好“先手棋”才能赢得跨越。信息网络、人工智能、先进制造等与运输服务相关的领域呈现出群体跃进态势,颠覆性技术不断涌现,新业态迅猛发展,没有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培育新动能、激发新活力将无从谈起。从治理方式看,只有在信息化上打出“组合拳”才能赢得未来。在新时代开启交通强国建设征程中,运输服务改革发展任务日益繁重,没有信息化的全方位支撑和强有力贡献,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将事倍功半。从公众需求看,只有在信息化上架起“连心桥”才能赢得赞誉。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社会公众对“指尖上”的运输服务需求日益旺盛,只有实现线上线下运输服务两翼齐飞、双轮驱动,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出行需要。

  推进以泛在智能为特征的信息化发展,要树立“信息互通”“共享增值”理念,加强跨方式、跨地区、跨部门、跨国界运输服务信息的互联互通和开放共享;要树立信息化建设的正确导向,使行业信息化成果更好惠及广大老百姓。

  第二,实现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以协同融合为路径的一体化发展。从发达国家和地区实践来看,美、日、欧交通发展战略均体现了协同融合的思路。美国出台了“国家旅行 交通”战略,以高效运输服务来保持其全球顶级旅游目的地的领导地位;日本确立了“产业 交通”的发展路径,将产业集群战略与国土交通政策深度融合;欧盟制定了面向未来的欧洲城市群综合交通融合发展计划,将欧盟公路、铁路、内陆河道与海上港口、机场结合在一起,将每一个成员国的基础设施网络联合在一起。综合来看,融合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交通运输发展的必然趋势和战略选择。

  推进以协同融合为路径的一体化发展,要积极延伸产业链条,强化与上下游产业的协同联动,为一二三产业提供更为高效的运输服务保障;要以货物多式联运和旅客联程运输为重点,推进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邮政五种运输方式的协同衔接,充分发挥综合运输的组合效率、集约效益和整体效能。

  第三,实现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以低碳环保为导向的绿色化发展。党的十九大指出,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目前世界各国均把绿色经济作为新战略重点。美国政府提出了“绿色新政”,日本推出了“绿色发展战略”,韩国提出了《2050国家绿色增长战略》,印度、巴西等新兴市场国家也制定了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国家行动计划》。我国提出建设 “美丽中国”,制定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等战略规划。总体来看,绿色发展已普遍上升为国家战略。

  推进以低碳环保为导向的绿色化发展,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意识,把绿色发展理念贯穿运输服务提质增效全过程;要加快调整运输结构,大力开展绿色出行行动,发展先进运输组织方式,推广高效清洁运输装备,促进运输服务绿色低碳发展。

  第四,实现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以公平共享为取向的均等化发展。运输服务均等化的实质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运输服务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从国际看,发达国家都非常重视保障公众基本出行权利。法国在20世纪80年代制定了《法国国内交通基本法》,确立了公民的交通权,并形成交通负担金制度,保证公民交通权的实现。从国内看,让广大人民共享基本出行服务,已成为各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点领域。江苏在全国率先实现建制村100%通客车,通过大力发展“镇村公交”“全域公交”和“区域公交”,让每一个人都能享有基本运输服务保障。推动运输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根本目的。

  推进以公平共享为取向的均等化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好农村路”的重要指示,着力解决农村运输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小康路上决不让任何一个地方因交通运输而掉队;要加快推进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尽快实现“八个100%”目标,让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运输基本公共服务成果。

  第五,实现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以安全稳定为底线的规范化发展。安全发展是红线底线,世界各国均把“安全第一”作为发展的首要任务。瑞典“零伤亡愿景”提出:人都会犯错,人的身体受制于生物力学的容许极限,原本就不适合高速行进,因此道路安全系统应始终考虑即使人在犯错的情况下,仍能保障交通使用者的安全。瑞典通过实践“零伤亡愿景”,已成为世界上交通事故死亡率最低的国家,万车死亡率为0.6。香港提出了“路上零意外、香港人人爱”的道路安全愿景,把“轿车后排乘客必须系安全带”进行了立法,万车死亡率为0.7。目前我国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2.03,是主要发达国家的2倍,是瑞典的3.4倍,安全形势不仅严峻而且与发达国家差距巨大。同时随着行业加速转型,出租汽车、道路货运行业稳定问题日益凸显。

  推进以安全稳定为底线的规范化发展,要强化安全生产红线意识,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权责清单、问题隐患清单和整治责任清单,推进安全生产监管标准化;要不断提高主动安全能力,加快推广辅助驾驶、自动驾驶、智能驾驶等新技术,构建包括人、物、系统的安全体系,提高运输本质安全和系统安全能力。

  第六,实现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推进以共治共建为原则的现代化发展。没有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没有运输服务的现代化。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综合运输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初步形成。出台了世界上第一部关于网约车、共享单车管理的全国性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为全球新业态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同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行业自治、企业联盟、诚信体系建设的作用,加快构建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企业主责的治理格局,实现行业治理由单纯依靠行政手段向综合应用经济、科技、法律、行政等多种治理手段转变,为推进行业共治善治、实现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这也是推进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基本原则和根本保障。

  推进以共治共建为原则的治理能力现代化发展,要进一步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围绕法治政府建设,规范行政权力运行,加快政策制度创新,不断完善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政策体系;要进一步提升社会治理能力,理顺各个治理层级与市场主体之间的权责关系,有效凝聚社会各方力量,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共治善治新格局。

  总之,推进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是一项艰巨的系统工程,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在战略上必须立足于打持久战,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不断积小胜为大胜、积跬步致千里;在战术上必须立足于打歼灭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城拔寨、滚石上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决战决胜打好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这场攻坚战,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使命!

  (本文为刘小明副部长在2018年全国运输服务厅局长研讨班上的讲话节选)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