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努敏河畔的马车

2015-03-18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上世纪70年代前后,在小兴安岭脚下的努敏河畔,运输全靠马车,大街小巷到处可见马车在运送货物。
  那时,东北农村主要运输工具就是马车,有两匹马的车,也有四匹和五匹马的车。最普遍的是四匹马的车,前面有三匹拉套的马,分里外套和中套,后边有一匹驾辕的马。虽然没有机动车,但马车在城里和农村能派上的用场太多了,什么货都靠马车拉,在城里单位和各家拉货、拉煤、搬家等都用马车;在农村像耙地、送公粮、运农资等等,样样离不开马车。所以,马车在农村来讲太重要了,也是穷富的标志。那时,每个生产队都有几挂马车,每个马车都有固定的赶车的老板子。老板子在队里可吃香了,大人小孩恭敬,为的就是有什么活儿好求。老板子的老婆和孩子也都趾高气扬的。
  在农村,配一挂马车是很有讲究的,特别是选用辕马时,要选用脾气温顺、听使唤、身体壮的马,这样的马能压住阵脚,即使前面几个拉套的马再不听使唤,只要辕马不动,就兴不起大浪来。辕马身上的鞍子是纯牛皮的,有8个大铜圈子连接套子,配在马身上显得贵重、神气。每匹马身上都会装饰些红缨、彩带和铜铃啥的,马一跑起来,红缨摆、铜铃响,老板子一边扬鞭一边吆喝着:驾!一路欢欢喜喜,好不神气。
  再好的马车也要维修,用当地赶车老板子的话说,叫冬用珠子夏用油。夏天要经常给车轮轴承上黄油,保证润滑,马拉起来不费劲。冬天要清洗掉轴承里的油垢,靠轴承里的钢珠子润滑。特别是下雪上了冰,要早早给马挂好马蹄掌——这是东北农村为保护马蹄子和防止马在冰雪路面上打滑给马穿上的“钉子鞋”,是过去东北马车都不可缺少的防护措施。
  挂马掌是技术活,马掌钉头部分是呈扁方箭头形,下部分似锥子尖状,约5公分长。还有马掌铁,又叫马掌圈,呈U形,是根据马掌形设计制作的,分大、中、小号,上边分布6至8个马掌钉眼,马掌钉就从这个眼打入马蹄上。马掌铁是保护马蹄子的,马掌钉是固定马掌铁和防滑的。挂马掌时要先把马用绳子绑在架子上,先打哪个蹄子就用绳把那个蹄子吊起来,扬起蹄掌,按马蹄大小选好马蹄铁型号。然后,用烧红的烙铁在马掌上一烙,目的是让蹄子上破损的厚甲变软,略糊了便可,马上用刀把上边烙软的蹄甲削下去,然后,对准马蹄铁,把马掌钉打进去,马掌钉要稍微向外斜点往里打,不能直接打进肉里,钉尖要在马掌的厚甲外边沿窜出来,再用特定工具把钉尖打堆,目的是加固马掌钉。
  马掌挂得又快又好,马不疼不闹。挂得不好,马掌钉没有准确地打进马蹄子的厚厚掌甲里,而是打进马掌的肉里,马会疼,不老实,走起路来用不上力。
  记得努敏河村里就有驾四匹马车,那年我18岁。老板子叫乔二哥,我是掌包的,就是跟车看东西的。需要挂马掌了,我们都到县里东门外的铁匠炉去挂,那里挂得好。挂马掌时,会有不少小孩围过来,他们不是看热闹,是拣退下来的废马掌钉的。那时,孩子们没啥玩的,就玩脚刮马掌钉。那时拣马掌钉的孩子可多了。所以,每次挂完马掌,我都会揣一兜子马掌钉,回村里分给小朋友们。
  而今,在家乡的山村,有些家庭仍有马车,特别是进山拉运烧柴,到隔村走亲戚等等,都用马车,马车既便利又省钱,而且冬天路滑,机动车难走,马车就派上用场了。而在城镇就再也难见到马车了,而是多了汽车,更看不到挂马掌的了,汽车修理部多了,过去挂马掌的铁匠炉也不见了。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