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四平武警支队帮扶英额堡村纪实

2025-08-22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文:马全
 
  在新时代军民融合发展的浪潮中,四平武警支队与英额堡村的帮扶故事,成为军民鱼水情的生动注脚。通过党建引领、产业造血、民生保障、文化铸魂等多维度帮扶,这个曾经发展滞后的村庄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谱写了一曲军地携手奔小康的动人乐章。
多维施策,构建帮扶体系
 
  党建引领筑牢根基。支队将强化基层党组织作为帮扶工作的 “先手棋”,投入专项资金翻新党员活动室,配套书柜、会议桌椅等设施,捐赠党史、农业技术等多种各类图书。精心设计的党建宣传栏成为政策宣传的前沿阵地,定期更新精准扶贫政策解读、村党建动态等内容,有效提升了村党支部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激发了党员带头致富的先锋意识。
 
  产业扶持激活内生动力。针对村集体经济薄弱现状,支队精准施策:投资建成的育肥猪养殖基地年出栏量达100 头左右;打造电商综合服务中心。同时,武警支队修建了机井解决了12栋蔬菜大棚的灌溉难题,为村民铺设了又一条增收渠道。
 
  医疗救助守护健康底线。支队组建医疗服务队,每月开展 “健康直通车” 活动,累计义诊 100 余人次,赠送药品价值超万元。通过健康知识讲座、医疗政策宣讲等形式,村民健康意识显著提升,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率从 30% 提高到 75%,有效遏制了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现象。
  教育帮扶点亮希望之光。实施 “金秋助学” 计划,与 28 名贫困学生建立长期帮扶关系,累计发放助学金 万元以上,赠送了书籍、文具等多种学习用品 。联合地方教育部门开展技能培训,开设种植养殖、家政服务等课程,多名村民通过培训实现就业增收。
 
  文化惠民涵养文明乡风。为丰富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支队捐赠篮球架、健身器材等文体设施,修建 “爱民篮球场” 和文化活动广场。在广场周边设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展板、村规民约宣传栏,打造 “文化墙”100 多平方米,让村民在休闲娱乐中接受文明熏陶。
成效显著,乡村面貌焕新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经过这几年帮扶,英额堡村的硬件设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标准化党员活动室成为议事决策的 “主阵地”,文化广场日均接待村民 200 余人次,灌溉网络覆盖全村耕地,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性改善。
 
  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养殖基地、电商平台、蔬菜大棚构成的产业矩阵,使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从不足 几 万元跃升至 百 万元左右,村民人均年收入极大增长,实现了从 “输血” 到 “造血” 的质变。
 
  公共服务持续优化。医疗服务站药品储备充足,常见病可就近诊疗;义务教育巩固率达 100%,3 名受助学生考入理想学校;文化活动常态化开展,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治理能力显著提升。村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增强,党员带头参与乡村治理,形成了 “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 的良好局面。
经验启示,彰显帮扶智慧
 
  精准施策是前提。支队深入调研村情民意,针对 “党建弱、产业空、民生难” 等痛点靶向发力,避免 “大水漫灌”,确保帮扶资源用在刀刃上。
 
  军地协同是关键。积极协调地方政府、企业等多方力量,形成 “武警 政府 社会” 的帮扶合力,破解了资金、技术、销路等难题。
 
  造血赋能是核心。注重培育可持续发展的产业项目,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让村民成为帮扶成果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实现 “扶上马再送一程”。
 
  党建引领是保障。通过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激活乡村治理的 “神经末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
 
  如今的英额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处处洋溢着生机与活力。四平武警支队用真心换真情,以实干赢民心,在帮扶实践中践行了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这份军民携手书写的帮扶答卷,不仅为英额堡村的发展注入强劲动力,更为新时代军地共建提供了宝贵经验,彰显了军民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量。(吉林四平马全)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