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首页 > 行业资讯 > 正文

出租车行业改革 消费者不该只是“看客”

2016-08-08   来源:检察日报  打印 字号:T|T
  交通运输部日前就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两个文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充分认识深化出租汽车行业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积极稳妥推进改革,3个月内完成实施细则的制定工作(8月2日《法制日报》)。
  出租车是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部分,直接关系民生,全国每天使用出租车的人都以千万人次计。然而出租车行业是运营者和消费者满意度都很低的领域之一,尤其是最近几年,出租车司机抱怨工作累挣钱少,公众则抱怨出租车难打,舆论怀疑政府和出租车公司的利益链条导致了“行业垄断”,与此同时,各大城市的“黑车”屡禁不绝,市场陷入混乱。
  最近一两年,网约车服务风生水起。在这种背景下,出租车行业“深改”呼声更是异常强烈,出租车行业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在这个领域,收高份子的出租车公司、反对增加出租车数量的司机、理应享受出租车合理价位服务的消费者、还有怕出租车司机闹事的各地政府,其实都是“利益攸关方”。各方都有一些“既得利益”,都希望别的方面出让利益促进困局的打破。此前沈阳、南京等城市发生出租车司机停运事件,司机认为行业中存在份子钱过高、起步价过低、各种专车大行其道等因素,导致他们工作量大收入却很低。司机们要求收取燃油费,同时提高起步价、打击通过软件提供服务的专车,实施“全天候双计费”以增加收入。而消费者所担忧的是,管理者有可能为尽早结束事件的直接负面影响,忽视消费者的利益,匆忙制定一些缓和表面矛盾的措施。
  当前出租车行业中的很多中间环节出现问题,最终受影响的都是乘客,按理乘客应该是在改革过程中最有发言权的一方。对于消费者而言,既需要多元的市场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更需要健康的竞争来获得优质服务。因此,出租车业改革的焦点,也应该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但现实状况是,出租车行业经历的种种大小改革中,消费者往往缺少有效的发言权,并成了各种利益调整和改革成本的最终承担者。处于被动地位的消费者,似乎是一只温顺的羔羊,只能任由强势的各方代表来宰割。令人担忧的是,在当前的出租车改革热潮中,如果在缺少消费者有效参与的过程中匆匆决策,恐怕各种改革成本最终又要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保障消费者利益,就不能以简单的忽视来回避这一重要利益方。一方面,要适时根据实际情况完善出租车行业相关改革文件,使消费者的需求得到满足;另一方面,需要开展科学的测算和评估,不能让改革成为涨价的代名词。出租车行业改革本应是为了营造更好的乘车环境,在管理部门、出租公司、驾驶员进行利益博弈的同时,不应让乘客成了“局外人”和“看客”。如果在改革过程中缺少了消费者的参与,忽视消费者利益的重要性,出租车行业任何形式的改革都不会取得实质意义上的成功。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