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大运政”引领推动行业数字化发展

2019-07-12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近些年,整个社会推进数字化建设方兴未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建设数字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加快数字中国建设,就是要适应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在全国运输服务厅局长研讨班上强调,行业要围绕建设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数字交通运输建设和发展,着力构建与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相适应的数字交通运输体系;要更广泛地应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发展智能化、定制化、品质化的运输服务;要充分利用交通运输行业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交通运输治理模式创新,提升交通运输治理现代化水平。
 
  道路运输信息化是推进数字交通运输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一环,其中的“大运政”系统是践行这一系列要求的关键和基础,将是行业实现完善数字化监管、提供社会公众服务的“一手好牌”。为了弄清“大运政”系统究竟是什么,如何做好和用好“大运政”系统,如何以“大运政”为基础支撑,提升行业治理和服务能力,本刊独家专访了“大运政”系统的“设计师”,中国交通通信信息中心王淑芳工作室主任、运输信息化事业部总经理、全国三八红旗手王淑芳。
 
  本刊记者:“大运政”具体是一个什么样的系统,如何理解这个“大”字?其中的内涵有哪些?
 
  王淑芳:2014年3月,我们接手了道路运输行业信息化工作,当时的目的是找准方向和路径,打造一套服务运输信息化发展的运政信息系统。
 
  五年前还没有提出“大运政”的概念,各地按照行业管理条块纷纷建设了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业务系统等分散的“小运政”信息化系统。但是运输的各个业务领域是相关的,在行业信息建设这个工作维度上,需要运政系统与业务系统间的数据纵向贯通、横向联动,确保道路运输行业的闭环管理和业务协同。所以当时我们提出,要做一个适应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的顶层设计,后来也是在刘小明副部长的指导下,我们提出了“大运政”这个概念,“大运政”就是运输信息化的顶层设计。
 
  提出了概念,从哪里做起呢?我们首先尝试的是将现有的系统进行整合和融合。我们先从联网联控和运政信息系统开始试验对接,一接起来发现数据相差较大,不同系统间的数据存在一定的差异率。经过这几年的努力,在各省的积极配合下,系统数据的关联性及数据质量得到大幅提升,除了抢救回大量数据以外,还对增量数据进行了标准化。也正是通过这些实践,我们明白了一个道理——信息化如果没有顶层设计,分散建设发展的最终结果是难以匹配,影响整个工作的推进。“大运政”正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而抛出的概念,现在看来是非常必要的。
 
  总的来说,建设“大运政”系统,是在“放管服”改革、运输结构调整、运管机构改革、一网通办等大背景下,用数字化手段提高行业监管能力,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的重要手段,是交通强国发展和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根本要求,也是道路运输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刊记者:如何理解“大运政”和“小运政”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王淑芳:简单来说,“小运政”其实就是单业务系统,“大运政”是统一框架下的多业务融合信息系统,其中比较重要的概念:一是业务的闭环,二是数据的融合,再加上综合运维。就是说,整套系统要在多个单系统之间形成闭环,在数据和交互上形成融合。
 
  “大运政”在技术层面上最基本的要求是底层架构一体化,不能一家单位做一套自己的东西。我们做“大运政”先做底层,底层源于数据库,数据库包括“联网联控”形成的动态数据库和“运政”形成的静态数据库,这两个构成了基础库,是数据库的根。再加上“12328”、货运车辆综检系统、网约车平台监测平台系统等专门领域的业务数据库,这样形成了基础库加业务库的底层基础。在这个基础之上的是业务模块,业务模块根据需要和特性会做单独设计,模块互相之间也会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专门的交互逻辑,比如联网联控的特点是实时数据,强化的是通信功能。总之会保证模块之间能有良好的交互,服务整体。
 
  在此基础上,“大运政”必须实现“大服务”“大决策”“大监管”。在“大运政”支撑下,“大服务”实现对行业或其他相关行业的企业一站式服务和对社会公众一站式服务。“大决策”是将大数据分析结果辅助用于政策制定、行业业态分析及行业业务管理。“大监管”是基于移动互联技术、智能终端技术、电子证照技术、大数据平台技术等,实现现场和非现场的业务管理和市场监督。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