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道路客运转型升级对策

2017-09-13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对策建议

  对策一:转变发展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不断优化道路客运服务网络。继续加强道路客运线网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突出道路客运线网与高铁、民航的差异化布局,引导与高铁平行的长途客运直达班线逐步退出市场,并加快完善道路客运集疏运网络的建设。加快推进道路客运线网结构调整,对于800公里以上的长途客运班线,在凌晨2时至5时不能避免运行的,要求全部开展接驳运输,不能实施接驳运输的,在经营期限结束后,不再许可延续经营,同时除接驳运输的班线外,不再审批新的800公里以上的客运班线,对于2000公里以上的长途客运班线,到期后一律退出市场或采取节点运输。加快完善道路客运多层次服务体系,鼓励道路客运企业开展联程运输服务,加快发展灵活快捷、个性化的服务产品,提供通勤班车、高铁快线、商务快客等多样化的特色客运业务,规范道路客运班车从事小件快运和邮件运输制度规范。

  加快完善多层次道路客运站点体系。从场站规划来看,要统筹综合客运枢纽场站、道路客运等级场站及停靠站点等的规划建设,鼓励发展规模适中、标准事宜、安全实用的农村客运场站,并将道路场站公益性设施建设和维护费用纳入交通固定资产年度投资计划。从场站布局来看,加快道路客运配客站点建设,可通过试点在客流密集区域、高速公路服务区、高速公路出入口等地,开展建设道路客运停靠站点,充分发挥道路客运“门到门”运输优势,形成一站带多点的站点布局。从站场功能看,应拓展道路客运站场服务内容,鼓励道路客运站场“运游结合、运邮一体”,加快场站综合开发,推进站商一体化。

  加快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提升农村客运公共服务能力,建立和完善农村客运发展公共财政政策,加强对老少边穷、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农村客运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方式,鼓励企业优化农村客运运营组织模式,坚持运邮结合、客货并举。提升城乡客运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提高城乡道路客运在基础设施、信息服务、发展政策等方面的一体化水平,有条件的地区可加快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运营。积极推进重点区域客运一体化发展,扎实开展京津冀客运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并将试点经验逐步推广到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引导重点区域加快实现客运一体化。

  对策二:深化改革创新,激发市场活力。

  推进道路客运审批制度改革。加快落实“先照后证”,将道路客运经营许可证核发、道路运输站(场)经营许可证核发由工商登记前置审批调整为后置审批;减少道路客运经营许可事项,稳步扩大道路客运企业在客运班线站点选择及变更、班次及运力调整、车辆更新等方面的经营自主权,激发道路运输市场活力。取消道路客运微观管理事项,对于既有的省级客运班线,其辖区内的站点变更、车辆更新及延续经营等事项变更,不再征求目的地省份的道路客运管理机构的意见,取消进站意向书审核,由道路客运企业自主选择起讫地客运站点并备案,取消道路客运场站站级核定,交由行业协会等自行组织,逐步下放道路客运班线部分审批权限。

  推进道路客运资源分配方式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方式,扶持龙头骨干企业的发展,加大相关优惠政策向骨干龙头企业的倾斜力度,加快推进道路客运经营主体结构调整。加快道路客运资源整合,鼓励骨干企业通过多种方式提高集约化水平,以资产为纽带减少承包经营等粗放型经营模式,推进道路客运公司化经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抵御风险能力,引导道路客运企业稳妥处理承包与个体经营者的利益关系,保持行业改革稳定有序进行。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推进诚信体系建设,培育优胜劣汰的市场环境,建立严重违法企业和从业人员“黑名单”制度,完善违法信息跨部门共享机制,同时逐步完善道路客运企业质量信誉考核制度,建立运输服务评价和公布机制,并加快推进运管队伍规范化建设,完善多部门联合执法的工作机制。

  探索道路客运价格市场化改革。完善道路客运定价机制,简化道路客运价格调整审批流程,通过试点逐步减少除农村客运外的道路客运班线价格管制,对于竞争充分的客运班线,鼓励实行市场调节价,加快形成旅游包车市场价格指数,遏制不规范价格行为。深化道路客运站收费改革,通过试点推进客运站收费的市场化,由道路客运企业和客运站依据服务项目和品质自主确定服务价格。

  对策三:推进互联网 道路客运融合发展。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充分运用科技手段,建设和完善多渠道、多方式、交互式、体验式的道路客运公众出行信息服务系统,满足公众出行个性化、精准化的需求,逐步开展道路客运联网售票系统的建设,开展京津冀地区联网售票一体化试点,并稳步与铁路、民航售票系统对接,推进联程联运和一票制服务。

  推动行业管理信息化。建设道路客运运营监管系统,全面推进道路客运车辆联网联控,加快道路客运从业人员资格等道路客运相关证件电子化,加强包车客运和旅游客运动态监管。利用信息手段,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推进建立企业、管理部门和社会服务机构协同工作机制。

  加强信息互联共享。充分发挥联网联控、第三方移动运营商在数据、信息等方面的数据资源优势,推动政府数据向社会开放,加强政府信息系统和公共数据互联共享,建设道路客运决策支持系统。统筹公众出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支持企业整合多种信息资源,以公众出行服务网站、多媒体查询、移动终端、可变信息板等多种形式,合理引导公众出行。

  对策四: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推进道路客运安全发展。

  加强运输企业安全主体责任落实。全面落实《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落实道路客运企业在车辆、人员、动态监管等方面的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客运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建立健全道路客运企业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制度体系,指导运输企业按照《公路水路行业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治理和风险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完善双重防控体系并做好落实。

  提升营运车辆本质安全性能。大力提升道路客运运力装备水平,进一步推进营运客车技术等级和类型等级评定工作,引导企业根据市场需求科学选择道路客运车辆。实施营运客车安全准入管理,制定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提升营运车辆本质安全性能,定向开发专用车型,提升车辆适应性。

  提升营运驾驶员队伍职业素质。提升驾驶员队伍的安全意识和职业素质,开展大型客车驾驶员职业教育,从源头上解决高素质大型客车驾驶员短缺的问题;加强驾驶员应急处置能力培训,提升应对突发情况的有效性和科学性。加强对违法违规驾驶员的管理和驾驶员诚信考核,完善客货运输驾驶员退出机制。

  有序推进长途客运接驳运输。加快出台长途客运接驳运输管理办法,启动公用型接驳点建设,鼓励长途客运接驳运输联盟的发展;加强旅游包车和农村客运安全管理;严格落实道路客运站安全生产源头管理职责,稳步推进重点区域实行实名制售检票制度。

  (作者:河南省南阳市道路运输管理局)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