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问题和挑战
以上政策和工作实施,带来了明显节能减排效益,但仍面临着诸多挑战。
一是基础设施结构性矛盾尚未根本解决。各种运输方式的政策框架、法律法规、标准规范自成体系,相互不配套,综合运输网络还不完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仍需努力,交通布局、运输大通道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仍需优化;水运、铁路的比较优势尚未充分发挥,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综合运输组合效率尚未充分显现。
二是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和推广体系仍需健全。规划实施过程中,节能减排科技研发投入仍欠缺,节能减排技术、产品推广应用进展较为缓慢;现代信息技术应用推广还比较滞后;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技术服务体系尚未建立,节能减排技术产品和服务市场还有待进一步规范。
三是节能减排统计监测考核评价等基础能力薄弱。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与环境统计计量、检测监测与评价考核等基础性工作十分薄弱,已成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障碍和关键制约因素,迫切需要集全行业之力努力予以破解。目前,能耗统计精细水平还不能满足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管理工作对数据的需求,存在认识不足、管理制度不完善、计量水平较低及统计工作薄弱等问题;缺乏在线监测组织方案和技术规范研究,监测技术方法和技术方案编制等支持工作薄弱。
四是市场机制在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潜力仍需挖潜。交通运输行业市场调节工具和节能减排手段还需补充,可结合自愿减排协议、合同能源管理、碳排放交易等市场机制,研究探讨设计绿色低碳交通的市场准入、市场交易、市场退出机制,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发掘出市场机制在交通运输行业的节能减排潜力。
>
交通运输节能减排新要求
新阶段、新形势下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交通运输行业实现绿色化。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做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2015年,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基础上加入了“绿色化”,让生态文明建设理论有了落实的“抓手”和实践的“路径”。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行官”,是基础性事业、先导性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对国家能源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影响,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进可持续发展中承担着重要责任。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缓解资源环境压力要求深化交通运输节能减排。2009年,我国已向国际社会提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的目标。2014年,我国在《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中又提出了“中国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并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的更高目标。交通运输行业是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工作部署的三大产业体系之一,远洋运输与国际航空温室气体已纳入国家气候谈判框架内,需要承担很大一部分温室气体减排的任务。同时,交通运输行业化石能源依赖性较强,消费了我国超过40%的成品油,目前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已达60%,对国家能源安全造成十分不利的影响。为此,优化交通运输行业能源消费结构,减少化石能源依赖性,全面推进绿色发展,是交通运输行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交通节能减排是交通运输现代化的基本要求。绿色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交通运输行业“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重大举措。尤其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GDP和居民收入两个倍增计划,对交通运输需求规模和质量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交通运输发展的任务依然繁重,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总量将持续增长。全行业要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整个交通运输现代化进程之中,以节能减排为实现交通运输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把节能减排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推动交通运输发展转型升级,逐步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发展理念。
>
今后重点工作
“十三五”及今后一段时间,交通运输部将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交通运输发展的各方面和全过程,以降低行业能源与碳排放强度、合理控制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总量的双控机制为核心,以加快推进低碳生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节能环保运输装备应用、集约高效运输组织体系建设、低碳科技创新与信息化建设、绿色治理能力提升为主要任务,以试点示范和专项行动为主要推进方式,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交通结构、推动绿色转型,深化改革创新、加强协调联动、倡导全民行动,加快建成绿色交通运输体系。特别是近期要加强以下工作引导和推进。
加强规划编制,强化节能环保融合。整合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全面涵盖行业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指导各地方编制交通运输行业节能环保专项规划。
加强应对气候变化工作。落实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提出的2016年底基本建成全国统一碳排放交通系统的要求,在行业内推广碳排放交通应用试点,启动交通运输行业温室气体清单编报试点工作,研究发布清单编制指南,研究提出交通运输行业参与全国碳排放交易系统的指导意见。
继续积极争取中央财政对交通运输大力支持。继续推进“十百千”试点示范,跟踪监督已批复项目的实施情况,及时总结经验,加强推广应用。
大力推广应用清洁能源。组织开展水运能效、绿色港口、清洁能源利用等试点示范,健全营运车辆燃料消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完善交通运输节能减排产品和技术推广机制。在行业内推广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培育绿色循环低碳交通运输服务机构。
加强绿色交通统计监测体系建设。组织交通运输行业环境监测和能效统计等培训,开展行业环境监测成员单位资格审核工作。统筹开展行业能效统计与环境统计工作。
(作者:交通运输部综合规划司环境保护处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