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如何对待4.5吨及以下普货车“双证”取消

2019-03-27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多年来,道路货运从业人员培训及考核、货运车辆年审年检的环节多、手续杂、证件多、办证难的问题困扰行业已久。为改善这种现状,贯彻落实国务院常务会议的部署要求,深化交通运输“放管服”改革,促进物流业降本增效,交通运输部发布公告,自2019年1月1日起,不再为总质量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配发道路运输证,执法部门不得对该类车辆、驾驶员以“无证经营”和“未取得相应从业资格证件,驾驶道路客货运输车辆”为由实施行政处罚。
 
  多年来,从事道路货运经营至少需要办理企业工商营业执照、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车辆办理机动车行驶证、道路运输证,驾驶员办理驾驶证、从业资格证。此次取消“双证”只针对总质量4.5吨及以下的普通货车,不在此范围内的货车仍需遵守相关规定,例如总质量超过4.5吨的车辆、危险品运输车以及其他特种车辆,仍然需要办理道路运输证和从业资格证。
 
  两年以前,国家就已经开始为取消“双证”的实施做准备,向行业逐步传递相关信息。2017年9月20日,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关于印发促进道路货运行业健康稳定发展行动计划(2017-2020年)的通知》中就提到了推动取消部分许可审批事项。自取消“双证”正式实施以来,在行业中引起了很大反响,货车车主、货主、车辆装备制造业等行业各方不同角度,对此次举措的实施发表了不同意见和看法。
 
  ◇政策的有利作用
 
  节约时间,提高运输效率。过去,每年一次的年审手续办理过程繁复,需要司机参加各类培训,并要求在规定时效内办理完成相关手续,期间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只有提高办理效率,货车司机才有更多的精力投入运营,提高运输效率和运营收入。此次取消“双证”为车主节省了年审的办理时间,不用往返奔波、排队、办证、审验,为跑运输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节省费用,减轻货车车主负担。年审要交费,跑货运还需缴纳一定的挂靠费。现在取消“双证”,车主就节省了这部分费用,降低车辆使用成本。过去,证书办理参加的各种培训还需缴纳培训费,如今双证的取消也给车主省下这笔费用。此外,对于货车新用户而言,以后可以不用再选择挂靠,免去了相关挂靠费用。
 
  促进车辆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和发展。4.5吨及以下货运车辆的使用限制降低,货主通过自行购买运输车辆解决运输需求比例逐步上升,货主的货物种类会更加集中化、专业化,同时会对货运车辆提出“标准化、箱式化、电动化、清洁化”的要求,因此,相关车辆厂家需要根据不同的货物类型来设计不同的车型。根据用车需求的变化调整产品布局,适应市场需求变化,提升销量。
 
  为经营提供宽松环境,节约物流成本。原本自身货运需求量较大的企业用车得到便利。譬如部分处于郊区的商户自行买车拉货的“非法营运”问题已不存在。对于这些单位来说,自身的货运量往往比较大,自费购置一辆4.5吨以下的货运车辆运输货物,要比找第三方物流运输的花销要小,节省了物流成本。而在限行政策面前,货主还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购买相应车型,安排适当的配送时间。
 
  ◇执行政策需关注的内容
 
  “放管服”政策的颁布和执行,关系道路货运市场的健康运行和高质量发展,将好的政策执行好,是保障政策效果的关键,执行中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主体资格不明确,容易造成误解和混乱。《关于取消总质量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车辆道路运输证和驾驶员从业资格证的通知》的实施,放开了对车和人的限制,与《道路运输条理》的相关规定矛盾,容易造成管理上的误解和混乱。因此,在考虑降本增效的同时,仍然应当避免与国家法律法规条款相冲突。目前,无车承运人的管理已经出台了相关法规,如果放开市场,可以参考对无车承运人管理制度及运营服务规范,围绕法律责任、许可准入、运营监管、诚信考核、责任保险等方面完善4.5吨以下货车的使用管理,厘清车主营运与非营运的各环节的责任边界,为“双证”取消以后货运市场的发展营造良好有序的市场环境。货运市场放开,不等于对货运的主体资格完全放任不管,需要加以限制和规范,这样才能保障市场有序运行。
 
  准入资质下降管理难,车主收入下降,滋生超载引忧患。取消“双证”,撤销轻型卡车的准入条件,行业门槛变得更低,有更多新人进入行业竞争,对运输市场形成一定的冲击,一些轻型货车车主盈利就更难,除了运输机会被瓜分,竞争者增多,还可能进一步影响运价。宽松的政策环境还可能滋生超限超载的违规情况。近年的超限治理,主要针对的是中型或者是重型卡车,但是对于一些轻型的卡车,没有限制政策,因此增加了车辆改装比例,一些车辆空车自重几乎达到满载标准。此外,一些轻型货车的载货质量甚至达到中型卡车的重量。总重4.5吨的货车运七八吨是普遍现象,甚至运十吨以上,安全隐患极大。
 
  4.5吨及以下普通货运存量车挂靠问题难解决。取消“双证”,一些历史遗留问题也逐渐浮现,无需挂靠以后,新政策实施前已经挂靠的货车车主想停止挂靠迁出车辆,可能涉及与挂靠公司合同违约问题,挂靠公司不退押金,已经挂靠的货车车主可能会有一定损失。
 
  非营运保险费用提升,享受保费优惠受限。非营运车辆的保费明显少于营运车辆,取消营运证后,购买非营运保险的情况可能大幅上升。从保险公司的角度看,由于大量营运用户转向购买非营运保险,所以在保费方面,保险公司可能出台新政策或提高非营运保险的费率,以减少自身损失。普通货运车辆依然无法享受非营运的各种优惠政策。
 
  城市范围内的货运车辆使用受限。取消“双证”市场是放开了,但各地货车限行政策反而更加严格,加强了限行力度,除了对限行区域的调整之外,还细化了限行时间,对不同类型的货车进城时间作出不同规定。如郑州、西安、东莞、深圳等地都出台了更加严格的货车限行政策。买车和养车得到了便利,但用车却受到更多的限制。
 
  货主自行购买车辆,加剧城市拥堵,运输效率降低。车主虽然减少了办证、审证的麻烦,但市场放开,货运量固定的工厂、商户自行购买轻型货车解决自身运货需求,导致车主流失市区客户。小型货车数量增加,加剧城市拥堵。这与行业提倡的“运力组织化”的理念相悖。因此,只有通过运力组织化才能提升行业运输效率,提高物流资源利用率,行业效率的提升不能脱离具有主体资格的物流专业机构、网络平台。
 
  ◇未来发展及监管建议
 
  道路货运业需进一步巩固提升安全发展水平、优化运营环境、提升运营组织效率,车主、货主、车辆装备制造业各方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的作用下,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才能更好地检验出政策合理性,发挥政策的优越性。
 
  明确主体资格,有利于规范放开市场,监管不缺位。原来依靠轻型货车运输谋生的零散车主去规范行业困难较大,管理成本较高,不利于落实政策、提升运输效率。货运行业要想构建竞争有序的市场,还是需要依靠具备主体资格的企业、平台。术业有专攻,企业通过着眼自身,提升运输服务水平,从高效、专业性着手,除了满足按时把货物运到目的地的基本需求外,还要考虑在运输过程中的风险防控手段,对货物品质把控、时效把控等等,通过使用互联网、大数据、高科技,以服务质量拉开市场竞争差距。
 
  着力运力结构调整,使用新能源货车。为了适应市场变化,原本专业从事4.5吨及以下货车运输的车主,可考虑更换新能源车,享受政策优惠,倡导绿色理念,完善运输服务。虽然新能源货车生产制造成本高,但是在各项补贴优惠政策支持下,基本可以填补新能源货车与传统货车的价格差距。由于相同行驶里程电费价格相对较低,后期运营成本远低于传统货车。除了节约运营成本,在路权方面也有相应的优惠政策,在北京、上海、广州、天津等20多个省会城市对新能源车辆开辟了“绿色通道”,如成都规定燃油车不准进城,只能用新能源汽车,后期将会有更多的城市给新能源车辆开放更好的路权。
 
  加强对货运从业人员的诚信考核。设立红黑名单,为宽松的市场和政策环境提供严格有效的约束参考依据,宽进严出,依法严肃追究违法违规的企业和个人,特别在安全生产事故方面绝不松懈,防止企业和个人逃避安全责任的情况。平台可以共同合作,将每个司机的信息、信用记录联网,搭建起完善的信用体系、评价体系。
 
  为新政策更稳定落地,出台相关安全监管制度。好的政策能够满足疏和堵的需要,目的在于减轻行业负担、提高道路运输行业效率、激发市场活力、引导行业高质量发展。放松了准入条件,安全不能放松、监管不能放松,因此需要出台相关监管制度进行补充和完善,进一步简化合并重复性的办事流程,优化道路运输行业管理制度,使运输行业良性发展。
 
  整合运力,实现高效运输、共同配送。城市配送具有高度碎片化、差异化、弹性需求特征,对运输服务提出了更高要求。运力资源共享则可以满足这类弹性需求。通过物流配送作业的规模化降低作业成本,提高物流资源的利用率,由配送中心统一调度,优化配送路径。通过定价、服务标准化,推动行业逐步规范,提高行业效率。从业的司机年轻化、专业化有利于通过后期培训提升运输服务质量。利用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供应链的深度整合实现共同配送。协调不同规模企业在客户、经营意识等方面的差异性,解决费用的分摊、商业机密的保护问题,让企业之间建立共识,引导其建立更便捷高效的共同配送体系。
 
  放开市场后,人员和车辆可参考无车承运人管理。我国对于无车承运企业实行的是登记制,无需审批,要想成立无车承运企业只需要交纳一定数额的保证金。而无车承运人监测系统也已经正式发布上线,实现了对无车承运人试点企业试点工作的运行电子化监测,有效助力规范无车承运人行为,推进信用建设,有效提升运输组织效率,优化物流市场格局,推动货运物流行业的转型升级。此次取消“双证”,对于人、车的管理可以参考借鉴无车承运人的相关管理规定。
 
  各地对取消“双证”政策还处在积极适应阶段。新政虽是一把“双刃剑”,但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货运市场,实施过程仍要谨慎细致、权衡利弊。未来可进一步完善的地方还有很多,伴随政策的落地还会出现新的问题,我们应当正视问题,积极应对。真正从源头以及各个环节管理好市场,落实部门监管责任和企业主体责任,促进道路货运业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中国道路运输协会)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