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坚持不懈深化“放管服”改革 推进道路运输业持续健康发展

2018-10-31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坚守底线、协同联动,在市场监管上出了新招

  紧紧围绕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着力完善监管制度,创新监管手段,不断提高行业监管效能。

  行业监管方式不断创新。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指导江苏、浙江等20多个省份制定了实施方案,将所有行政许可、行政检查事项全部纳入“双随机”抽查范围,完善了抽查程序,对涉及重大安全、社会关注度高的领域,或有严重违法违规行为的市场主体,进行重点抽查,有力规范了市场行为。例如,北京依托“首都运政通”移动监管检查系统,实现了对道路运输全行业的“双随机”监管检查,目前已开展“双随机抽查”550多次。重庆根据出租汽车服务质量考评分数,决定抽查的频次,对评分低的企业进行重点监管。上海建立了分级分类预警监控机制,对不同预警级别的企业采取分类监管措施,列入黄色预警的,组织实地检查;列入橙色预警的,约谈企业负责人;列入红色预警的,组织企业负责人参加专项培训等。同时,依托信息化手段不断加强动态监管,建成了全国重点营运车辆联网联控和道路货运车辆公共监管与服务平台,实现了对全国73万辆“两客一危”车辆和550余万辆重型载货汽车的实时动态监控。

  安全监管能力不断提升。坚守安全发展的红线底线,深入实施“道路运输平安年”活动,固化了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季度分析例会制度、安全检查制度、重点约谈制度、事故分析制度、暗访制度等,实现了对道路运输安全生产的高压、常态化监管;联合印发了《道路运输安全生产工作计划(2018—2020年)》,制定发布了《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管理规范》,持续增强安全监管的系统性和规范化水平;颁布了《营运客车安全技术条件》《营运货车安全技术条件 第1部分:载货汽车》,切实提升了营运车辆的本质安全性能;总结推广上海等地利用保险等第三方力量参与安全治理的经验做法,增强了企业履行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内生动力。

  新业态监管不断强化。坚持包容审慎监管原则,鼓励和规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小微型客车分时租赁等新业态发展。特别是,为促进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健康规范发展,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目前已有29个省(区、市)发布了实施意见,214个城市发布了实施细则;多部门加强出租汽车驾驶员背景核查与监管,并出台了《出租汽车服务质量信誉考核办法》,将网约车平台公司、驾驶员纳入了考核范畴。同时,经国务院批准同意,我部牵头建立了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开创了12部门“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综合治理”的协同监管工作格局。

  ◇信息支撑、利企惠民,在政务服务上出了硬招

  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积极创新服务方式,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变“群众跑腿”为“数据跑路”,切实让道路运输经营者和从业人员感受到便利与实惠。

  政务服务更加便民。聚焦企业和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办事慢”“多头跑、来回跑”等问题,依托“互联网 ”,对政务服务进行了业务整合与流程创新,不断提高便民服务水平。目前全国已有10个省份实现了省内综检联网和异地检测,大幅节约了群众办事时间,仅浙江省每年就有35万辆营运车辆从中受益,节约了30万小时和105万份申请材料。此外,还将道路运输车辆燃料消耗量达标车型、安全达标车型、客车等级评定调整合并为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实施管理,为企业申报和查询车型增添了便利。

  政务服务更加智慧。道路运输信息化系统建设加快推进,成为提升行业政务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的重要支撑。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已实现31个省份联网运行,各地依托运政系统积极推进服务应用,例如,江苏依托“江苏运政在线”,形成了数据一个库、监管一张网、管理一条线,实现了95%以上运政服务事项的在线办理。网约车监管信息交互平台与全国49家平台公司实现了数据对接,为各地监管提供了重要手段。汽车维修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已覆盖23个省份308个地市,为广大车主提供车辆档案查询和维修评价服务,有效保障了消费者合法权益。

  政务服务更加透明。及时将道路运输重点改革方案、重大政策措施予以公开,以公开促进依法行政和政策落地见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围绕加强社会监督,建成了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系统,实现了服务监督一号通,及时处理投诉举报类信息,答复满意率稳步提升,有效畅通了人民群众服务监督渠道。同时,指导各地加快推进道路运输政务公开,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道路运输管理部门。例如,浙江依托“互联网 ”积极创新运政服务模式,将行政审批、证件办理、年度审验、班线客运调整备案等事项全部搬到网上,实现了办事流程的公开透明,有效提升了群众满意度。

  ◇深化道路运输“放管服”改革大有可为

  虽然近年来推进道路运输“放管服”改革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广大道路运输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的期待相比,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及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行政审批项目过多过细、事中事后监管还不到位、政务服务不够便利等问题,需要保持一抓到底的韧劲,在“放管服”改革上作出更多、更有效的努力。新时代,我们将立足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紧紧围绕国务院“五个为”“六个一”的目标要求,聚焦“痛点”,瞄准“堵点”,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更大突破。

  在减轻市场主体负担上下功夫、求实效。统筹简政、降费等措施,切实减轻道路运输经营者负担。一方面,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加快修订《道路运输条例》,按照“精简许可、优化流程、缩短时限”的思路,深入推进道路运输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在精简许可事项方面,除关系重大公共利益的事项外,一律予以取消,拟取消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许可、道路货物运输站(场)经营许可、国际道路货物运输经营许可;在优化审批流程方面,拟将毗邻县班线许可权下放到县级,并且除跨省且里程超过800公里的班线经营许可权仍保留在省级外,其余的都下放到市级;在缩短审批时限方面,拟由20天压缩为15天,为群众节约办事时间。另一方面,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督促各地严格落实货运车辆“两检合并”、取消营运车辆强制二级维护等政策,让群众切实享受到改革带来的车辆检验便利和成本降低;同时,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快推进道路运输车辆综合性能检测、安全技术检验和排放检验“三检合并”,进一步减少重复检验检测,降低企业经营成本。

  在营造公平营商环境上下功夫、求实效。坚持“明规矩于前、寓严管于中、施重惩于后”的原则,以公平、有序为方向加强和创新监管,加快建立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为基本手段、以重点监管为补充、以信用监管为基础的道路运输市场监管新机制,努力营造良好市场环境。一是促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督促各地建立健全随机抽查系统,严格规范公平文明执法,增加对班线客运、包车客运、危险品货运等高风险企业的抽查概率和频次,及时公开企业违法违规行为和检查执法结果,接受群众监督。二是大力推进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健全道路运输市场信用考核制度,加强对道路运输经营者、相关业务经营者及从业人员的信用信息归集和信用考核,对违法经营者实行联合惩戒,让其“一处违法、处处受限”。三是加强对交通运输新业态的协同监管。牢牢坚守安全稳定底线,充分发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机制作用,加强对网络预约出租汽车、无车承运、小微型客车分时租赁、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等新业态的协同监管,压紧压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确保交通运输新业态健康规范发展。四是创新动态监管手段。加快推动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等平台公司向政府监管平台共享开放运营数据,加强对企业运营过程的透明化、实时化监管;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对班线客运、包车客运、危险品货运、12吨及以上普通货运等重点营运车辆动态轨迹和视频图像的监控,规范营运行为,确保运行安全。

  在便利群众企业办事上下功夫、求实效。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不断提高道路运政服务便利化水平。一是推进政务服务“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按照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企业群众办事“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的要求,推进道路运政更多事项网上办理,通过升级改造道路运政管理信息系统、统一电子印章等手段,加快实现道路运输从业资格证相关业务的网上办理,以及普通货物运输经营许可网上申请和普通货运车辆异地年审。二是加强道路运政信息服务应用。推进全国道路运政信息在线查验,通过微信公众号、移动客户端、门户网站等多种服务渠道,为广大经营者、从业人员提供道路运政相关信息查询、业务办理、过程告知、证照和审验到期提醒等服务,最大限度方便社会公众。三是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充分运用新媒体等手段,加强重大政策解读,扩大公众参与,对涉及重大公共利益和公众权益的重要决策,除依法应当保密的外,通过征求意见、听证座谈、咨询协商、列席会议、媒体吹风等方式扩大公众参与,保障人民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深化“放管服”改革利企惠民,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敢于担当、主动作为,推动“放管服”改革不断向纵深发展,为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实现运输服务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