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加快推进运输服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2016-05-16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治理实施创新化,关键是要不断引入新的思维和管理方式。上海市交通委“引入保险联动机制、创新安全监管模式”的做法,非常值得学习借鉴。上海通过设立承运人责任险“共保体”,借助保险公司第三方力量,建立省际客运安全监测平台,实现保险服务和运输安全监管的有机结合,开创了保险行业主动融入交通运输风险管控的新模式。这种新模式运行效果很好,平台班车、包车超速行驶次数大幅下降86%和79%;交通事故发生率同比下降21.4%,事故死亡人数同比下降14.2%。针对道路运输安全,美国建立了“合规—安全—责任”的监管体系。在采集汇总路检路查执法、运输事故等数据基础上,从违规驾驶、超时工作、从业资格、车辆维护等7个方面,量化分析哪些环节企业违法率较高、安全风险较大,并按照“绿—黄—红”三级进行分类评估。根据量化分析和分类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采取发放警告书、加强路检路查、户检户查等分类管理措施,提升监管效率。同时向社会披露,要求托运人员选择“绿色”等级的企业。这些做法,对我们加强运输安全监管、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方面均有借鉴作用。
  ——治理手段信息化,关键是要更加应用好信息技术。信息化是实施行业治理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要更多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管理方式,“让群众少跑腿,让信息多跑路”,更好地履行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现在是大数据、云计算时代,任何权力的行使也需要信息技术作为支撑,今后将是“权在用、云在看”。运输服务行业要更加重视信息化手段的运用,通过大数据分析,重点监管违法的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让违法者无处遁形、让违法者受到严厉处罚,而对守法的运输企业和从业人员可以减少监管的频次,让他们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治理行为规范化,关键是要加强管理队伍建设。要合理定位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的政府职能,明确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权力的边界范围,优化机构设置和工作流程,牢固树立权责法定、权由法定、法外无权的思想,严格按照法律法规授权行使权利,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真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要严格规范管理的内容、管理的程序、管理的期限,按流程管理、按程序履责,全面提高行政效率。要学会精准把握管理目标、管理方向。要进一步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增强队伍的履职能力,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执行力强的队伍,建设一支会管理、懂管理、善管理的队伍。
  ——治理主体多元化,关键是要推进多方共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强调,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推进社会治理精细化,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民众参与是善治的基石。要让行业协会、企业、从业者参与到行业治理中来,实现自我治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
  系统谋划运输治理体系治理
  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思路
  今后一段时期,要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两个驱动”、“三个体系”、“四个转变”,加快推进运输服务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一个目标”:就是树立“开放、包容、科学、效率”的工作理念,主动运用互联网思维,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有步骤协同推进简政放权和监管体系改革,强化事中事后监管,建立健全分工合理、权责一致的治理体系,推进运输服务管理科学化、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全面提高运输行业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两个驱动”:一是坚持改革驱动。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要当改革的促进派和实干家,从简政放权、激发运输市场活力、减少对运输企业的微观干预、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构建运输诚信体系、建立市场退出机制等入手,加快推进运输服务行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一步完善运输市场体系,着力提高运输供给质量和效率,形成供需高效匹配的新型行业结构,促进行业提质增效升级,更好地满足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二是坚持创新驱动。要大力推进运输治理理念、管理政策、管理手段、体制机制创新,通过利用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建立市场监测体系、引入保险第三方机构、建立多部门协同管理机制等,加快推进行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为运输服务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三个体系”:一是构建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贯穿运输服务建设、运营、管理各领域各环节,加快建立以《道路运输法》为龙头、运输行政法规为基础的法律体系,建立综合运输服务、道路运输、城市客运、运输装备标准体系,加快重点领域标准制修订,推进强制性标准与推荐性标准分类管理,实现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企业标准协调发展,形成结构合理、内容全面、技术先进、支撑有力的标准规范体系。二是构建完善运输政策体系。健全完善运输服务行业的政策措施,深入研究制定运输领域的价格、税收、土地、投入等政策,形成管长远、可操作、能落地、见实效、促发展的政策体系。三是构建管理体制机制体系。健全完善大部门体制下的综合运输服务管理体制、枢纽规划建设运营机制、运输通道节点衔接机制、春运组织协调机制、运输应急保障机制、管理信息共享机制、社会协同治理机制、行业自律机制等,形成职能科学、架构合理、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体系。
  “四个转变”:在目标重点上,加快向服务政府转变,强化服务和监督职责,将履职重点调整到保障运输安全、提升服务水平、加强综合运输衔接和强化市场监管上来;在发展方式上,由外延粗放式发展向内涵集约式发展转变,由主要依靠速度规模扩张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由注重基础设施建设向注重优化基础设施网络结构、强化运输服务协调衔接转变;在管理理念上,注重关注单一运输方式发展向推进多种运输方式协同发展转变,从重事前审批向重事中事后监管转变;在管理手段上,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以经济手段为主,综合利用法规、标准等手段管理转变。
  (本文为刘小明在2016年全国运输服务厅局长研讨班上的讲话,有删节)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