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回来!登录免费注册

改革创新谋发展 转型升级惠民生

2016-04-20   来源:中国道路运输  打印 字号:T|T
  “十二五”是吉林交通运输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时期,五年来,全省道路运输系统牢固树立“四个交通”发展理念,按照“发展科学、管理高效、服务优质”的总体目标,立足省情谋发展,咬定改革不放松,写下了“改革创新、转型升级、服务民生”的新篇章。
  >
  “十二五”:产业转型升级
  服务能力提升
  道路运输供给持续增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提升。到2015年末,全省道路运输营运车辆达到35.8万辆,等级客运站增加了7.2%。驾驶员年培训和车辆维修能力分别达50万人次和458万辆次,运输从业人员达76.9万人,比2010年末增加了25%,年吸纳就业3.9万人,对社会经济的促进和支撑作用进一步显现。道路运输客货运量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比重分别达到78.6%、78.9%。
  道路运输结构持续优化,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实施了“现代物流”工程,与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签署了物流发展战略协议,培育国家级和省级甩挂运输试点24个,加入了环渤海湾甩挂运输联盟,货运组织结构进一步优化,全省道路客运企业户均车辆数由45辆提高到了56辆,增幅达到24%;货运业户拥有100辆及以上货车的货运企业增长了69.8%。高级车辆比例由2010年末的35%增长到45%;货车平均吨位数由5.8吨/辆达到6.8吨/辆。节能减排取得实效,城市公共汽车节能环保车辆比例由2010年的0.16%提高到33.2%。甩挂运输试点企业共节省燃油1500万升,减少碳排放1.08万吨,车辆单位能耗逐年下降,为行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道路运输网络持续完善,服务和改善民生能力全面提升。“公交便民”、“城市畅通”工程连续两年列入政府民生实事,地方政府的主体责任得到进一步落实,涉及资金、用地、税费等方面的扶持政策陆续出台,资金投入和建设力度持续加大,公交出行条件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全省公交车辆更新新增了45%、停车场增加了近1倍、候车亭牌增加了42%,公交出行分担率达到15%,较“十一五”末提高了2个百分点,长春市被列入全国“公交都市”第二批试点城市。城乡客运实现一体化协调发展,镇村客运网络不断拓展,构建镇村客运网格138个,新辟调整和公交化改造农村客运线路302条,屯屯通客车率达到85%,较“十一五”末增长了5个百分点。大力发展农村小件货运,网络已覆盖全省50%的乡镇。国际运输线路达22条,运输里程分别增长了64.2%和24.1%,有力推动了吉林省对外经贸和人员往来。运输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累计投入资金11亿元,新建综合客运枢纽7个,围绕吉林省长吉图、哈大等主要物流通道新建货运枢纽5个。按照“一个中心、三个平台”的思路,加快运输信息化建设步伐,在全国率先实现了同城异地联网售票,售票网点覆盖全省66个二级以上客运站和700个邮政网点,实现网上售票、手机购票,极大方便了群众出行。
  市场监管力度持续加大,行业安全管理水平和应急保障能力有效提升。相继联合公安、安监等部门开展了“市场监管年”、春运安保等专项活动,启动了“平安交通”试点,与公安部门建立了联勤联动、联席会议、联合督查等工作机制,形成了责任明晰、部门配合、齐抓共管的监管体系。在班线客运和包车客运市场推行了“招标准入、期限经营、记分监管、依法退出”的市场运行机制;依托从业人员综合考试场建设,规范从业人员管理,实施一站式服务;开展了出租汽车诚信考核、经营权无偿使用等改革试点,推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为13972辆营运客车安装了3G卫星定位视频装置,搭建了5级监控平台,实现对车辆的实时动态监控;重点加大危货和旅游客运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力度,安全形势持续向好,事故起数、伤亡人数同比下降了43.1%和48.5%。建立了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系统和1支国家级、10支地方级应急保障车队,在应对洪涝灾害等突发事件和春节等重点时段物资运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行业队伍建设持续推进,道路运输行业形象明显提升。组织开展了“队伍建设年”活动,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两个地区实现运管、出租、公交机构和职能整合;加大信息化执法装备应用,建立了运政执法信息平台,为基层运管机构全部配备了多功能执法车和移动执法设备,实现远程指挥调度、信息现场采集、执法文书无纸化处理,提高了执法效能。全行业以“文明交通、美好随行”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文明创建活动,行业形象和队伍素质明显提升。全省道路运输行业被评为全国交通运输文明行业,省运管局先后被中央文明委、交通运输部、省文明委评为全国文明单位、交通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先进集体,全省运管系统有37家单位和30多名个人受到省部表彰。
  >
  “十三五”:“五大体系”打造“五型发展”
  “十三五”时期吉林省将进入转方式调结构的关键期、建机制增活力的攻坚期、新优势新动力的形成期、补短板建小康的决战期,交通运输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全省道路运输行业将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努力构建“五大体系”,实现道路运输安全、便捷、舒适、低碳、智能发展。
  构建供给充分的市场体系。加快推进简政放权,制定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简化审批程序,提高行政效率。突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逐步放松行业管制,释放运输市场活力。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综合运输通道节点,推进综合客运枢纽和多式联运物流园区建设,实现地区级城市综合客货运枢纽和乡镇客运站点全覆盖。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推动运输资源整合,引导企业转型发展、品牌化经营,提升有效供给能力,鼓励企业应用新能源车辆,推广多式联运、甩挂等运输组织方式,提高运输组织效率,推动绿色发展。
  构建智能高效的服务体系。推动城乡客运便利化,通过实施“便民交通”工程、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等工作,推动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提高屯屯通车率,实施城乡客运有效衔接。推动物流服务现代化,加大物流信息平台应用,推进甩挂运输和多式联运试点建设,促进货运向现代物流转型升级。推动维修服务专业化,实施维修技术信息公开,建立汽车电子健康档案,鼓励连锁化、专业化经营。推动驾培服务多样化,实施“先培训、后付费”和“一人一车一教练”等服务模式,为社会提供个性化的驾培服务。推动行业管理智能化,拓展联网售票、动态监管等系统功能,建立“大数据”中心,对内实现数据共享,对外与公安实现信息互通,提高道路运输智能化水平。
  构建开放共享的信用体系。建立机制健全、公开透明、运行高效、便于操作的运输行业诚信体系,引入运输服务市场评价机制,鼓励服务对象对运输服务实施评价,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完善行业自律机制。实施从业人员素质提升工程,鼓励校企联合,推进从业人员职业化,提升从业人员素质。
  构建科学适用的法治体系。形成以省道条为核心,覆盖运输各领域的法制体系,加强依法行政,规范执法行为,深入用人机制改革,优化队伍结构。推进跨地区执法联动和常态化联合执法,建立执法信息共享机制,提高依法监管能力。
  构建权责清晰的安全体系。会同公安、安监部门,建立覆盖省、市、县三级的常态协作机制,加强与纪检监察、检察等部门的沟通协调,逐步建立尽职免责制度。以平安交通试点建设为抓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工作规范,建立安全生产工作新机制和新体系,提高行业安全监管水平。

责任编辑:毕丹   

分享到: